豆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我们的幸福小康丨刘文君一颗创业心 [复制链接]

1#

每天,当第一缕阳光悄悄地探出云层的时候,坐落在松北区乐业镇的文君家庭农场车间里已是机器轰鸣,工人们往来穿梭,金黄的豆粒压榨出了纯绿色的豆油,勤劳的人们正在编织致富画面。

在松北区乐业镇群力村,提起文君农场的当家人刘文君,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村民佩服他,不仅仅因为他身残志坚,先后办起豆油厂、采摘园,家庭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更是因为在刘文君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共同走向幸福小康。

在刘文君的豆油加工车间内,

淡淡的豆香弥漫在空气中,

金黄色的豆饼堆放在车间的角落,

金黄色的豆油从加工设备中缓缓流出。

刘文君告诉记者,他16岁开始外出打工,多年的外出打工生涯,让他感触很深。打工期间有痛苦,有心酸,但更多的是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从商经验。

年,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大豆产业的惠民政策,刘文君下决心投身农业,回家创办了文君家庭农场,承包了村里农户的多亩土地种植大豆,并在外村承包了多亩土地种植大豆,通过实地考察开办了笨榨油坊。

“万事开头难,起初当地村民没有种植黄豆的,都种植玉米,自己没有加工原料,只能到北安和克东去购买。当时由于文君种植农场的经济来源和农户消费观念有限,油坊的运转走走停停。”回忆起创业经历,刘文君很感慨。

据介绍,由于国家对大豆种植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村民对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文君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也增加到了多亩,其中在台屯村承包亩。与此同时,村和镇的领导推荐刘文君去市农科院学习,在学习期间,各位农业专家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与增收相结合的绿色种养模式,这让刘文君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田间管理经验。

刘文君告诉记者:“由于我村历年来没有种植大豆的经验,不少村民向我请教,在我的指导下,年,全村大豆亩产增收50斤以上。年先旱后涝,村民在受灾年景不但没有减产,反倒增收了,我村种植大豆的农户总收入增加20多万元,这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村民榨油观念的转变,文君种植场笨榨油坊年加工大豆由15万斤猛增加到35万斤,每斤加工费0.2元,一年的加工费收入增加7万多元。

刘文君的豆油厂越办越红火,儿子儿媳便从外地回来加入其中。年,刘文君又在村里流转了多亩土地。年,为扩大产业链,他又流转土地亩,新增大豆收割机三台,把油坊的加工量又扩大一倍。年,刘文君家又新增添了一条熟榨生产线,全年的加工量预计可突破80万斤。

目前,刘文君家生产的豆油不仅在省内销售,还通过线上销售,打开了北京、天津市场。刘文君算了一笔账,笨榨豆油加上采摘园,两项产业可以使他家年纯收入达到50多万元。

刘文君说,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单靠家人,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如今,他正通过发动全村人的力量,共同做大全村的“致富蛋糕”。在网络推广、新加工技术研发、种养殖等产业方面,刘文君希望能与村里农户合作,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张焱

编辑:马云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