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装过煤制油的罐车不清洗就装食用油,敢问哪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bdfzj/

装过煤制油的车,不清洗直接装食用油。

最开始看到这个事件时,我以为只是网友们的段子。

因为关于这个事件的热搜太少,也没有确切的通报。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去搜索了相关事件。

看完了之后,才发现这件事不仅真实发生,且早已是行业中人尽皆知的事情。

这一次之所以被曝光出来,是因为有记者卧底,一路追查才把事件抖落出来。

当这些违规操作摆在大众的面前时,属实令人难以置信。

装过煤制油的车辆,在货运过程中不清洗罐体。

食用油的厂家也不检查罐体是否洁净,直接就把自家的油装了进去。

这一次,这辆罐车从一家名为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的厂区拉走了35吨大豆油。

这些食用油最后进了谁的嘴里,答案不言而喻。

早在这起事件之前,就有媒体揭露过类似的乱象。

食品类液体和化工类液体运输混用不清洗,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卸完煤制油,直接装使用大豆油已成为罐车司机的日常操作。

除了煤制油,罐车还会装各式各样的东西,其中就包括糖、蜂蜜、糖蜜等食品。

而记者在卧底期间也询问了罐车司机,清洗罐体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司机声称每清洗一次大概需要到元,为了节省这些钱,很多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就省去了清洁罐体的流程。

除了司机们为了节省这笔费用这个因素,相关企业不检查也是事件发生的诱因之一。

很多厂家只会象征性地查看罐车的进出口,司机们只需要简单擦一下,就能够蒙混过关。

有些厂家的负责人甚至直接看看照片就允许司机开始装罐。

整个过程中基本没有人回去验罐。就算是有人查验,在上面放一桶好油,也可以轻松过检。

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一名销售经理表示,他们不验罐。

虽然说食用油需要专车运送,但是到底是不是食用油专用,他们也没法去分辨。

也就是说,想要拉食用油,只需要在罐车上面印上食用油三个大字即可。

吃进嘴里的东西,整个运输过程中无人管理,如同玩笑。

残余的煤制油和食用油会融合一处,很多消费者根本就没办法判断出油的质量。

那么煤制油究竟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事情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专业人士出来为网友们答疑。

煤制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这些成分。

对人体都会造成健康损害,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人中毒。

而这次被曝光的煤制油,还算是干净的了。

如果罐车还运送过其他化工液体,其中一些高毒化工液体,里面的残留物就有不可预知的危险。

接触或是直接吸入,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诸如有机溶剂、酸、碱、重金属等等,都会严重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油罐车运输如此混乱的现状,让很多消费者防不胜防。

谁都不知道,装食用油之前,罐子里还装过其他什么东西,又留下了什么样的残留物。

涉及到大众身体健康的事情,却被爆出这样的惊天大雷。

这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但凡要吃饭的人,就没有不害怕的。

而我国的法律早有规定,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必须要做到安全无害,防止食品污染。

且一些食品在运送期间还需要做到专车专用。

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摆在面前,为什么这种混装运输还能够大行其道?

但凡有一个环节有人较真,就不可能会出现这种乱象。

遗憾的是,每个环节都有人在违规操作。

运货的罐车公司和旗下的司机为了多增加收入,所以经常混装,以此来增加收入。

一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聘请一些第三方公司,在验罐环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算是取样检查,也只是走个形式,根本验不出来。

双方默契地打着配合,谁都不拆穿,反正拉走的油都进了顾客的肚子里。

这些被罐车拉走的油,到了商家们的手里。

他们没有对收到的货品进行严格验收,就让这些不确定是否干净的油流入了市场。

这样的乱象现在已经成了风气,足可见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很久。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这起事件中存在巨大的失职。

普通消费者可以辨识不出食用油的问题,但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督者,长久以来没有发现问题,放任这些油在市场上随意流通。

如今那些问题油究竟流向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也难怪现如今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出现肠胃问题。

他们年纪轻轻尚且如此,老人和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焉知会不会和饮食不洁有着莫大关系。

食品安全这个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却在必不可少的油这个环节出现这种问题。

这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处理结果。

如果不给大众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以后怎么能安心购买食用油?

作为消费者,难道一定要修炼出火眼金睛,才能买到对身体无害的产品吗?

这起事件中,这些违规者的操作是对人命的轻忽。

很多人本以为自己不叫外卖,在家里做东西吃更加健康。

但这次的事件狠狠打了他们的脸,因为厨房里的那瓶油,不确定里面有什么未知成分。

事情发生之后,无数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问。

究竟什么牌子的油能买,能确保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此时此刻,谁能给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

或许只有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严惩这些违规操作。

才能独绝此类现象,让我们这些想多活几年的消费者,能放心大胆地去买瓶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