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青往事当年他俩一起去北大荒当知青,十年 [复制链接]

1#
阿布扎比论坛 http://www.yuanshanshans.com/

北京知青刘建明是年9月16日下午到达北大荒的,他和十几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51团的下属连队,新来的这十几名北京知青,就刘建明一人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其他知青都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刘建明和大家都不太熟悉,就有一名叫马风琴的女生刘建明比较熟悉,她比刘建明小一岁,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他们住在同一条胡同里。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来到北大荒后,刘建明他们得到了连队干部和战友们的热烈欢迎,之前到来的几位北京同乡帮着刘建明他们搬行李,还给他们端洗脸水,异乡遇同乡,刘建明他们都倍感亲切和温暖。第一顿晚餐是白面馒头(粘粘的,有一股淡淡的霉味)和菜包子,还有猪肉炖白菜。据说是因为麦收即将结束,连队杀了一头猪,一是为连队战士改善伙食,二是为新来的北京知青接风洗尘。

晚饭后,刘建明他们在张班长(之前到来的北京知青)的引领下,铺好被褥,洗脚上炕,准备休息。当时的兵团是半军事化管理,早晨要出早操(农忙时节除外),晚上十点必须熄灯,张班长简单给大家交代了一下,就让大家躺下了,他知道新来的知青们一路车马劳顿,大家一定是又困又乏,他想让大家都早点休息。

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刘建明虽然感觉很疲乏,可他一点困意都没有,看着挂在房屋中间的那盏大号油灯(柴油灯)冒着的黑烟,当时在永定门火车站和父亲挥泪告别的场景又浮现在了他的眼前。一想到母亲哭昏在月台上的那一幕,刘建明心里就如刀割一样疼痛。

刘建明的父亲在政府机关工作,医院的医生,他姐姐高中毕业后分配到铁路部门工作。刘建明原本68年年末就该下乡的,可他准备下乡时,骑自行车摔伤了胳膊,胳膊好了后又得了阑尾炎,刘建明的身体一直很虚弱,他母亲之所以哭昏在火车站月台上,就是担心他虚弱的身体。

看着油灯跳动的火苗,听着营房外面传来的野兽的吼叫声,刘建明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经过两天的学习和训练,刘建明他们新来的十几名北京知青也加入到了麦收的行列。因为当时的麦收已接近尾声,连长就让刘建明他们跟着马车和拖拉机往场院运送人工收割(因为麦田有积水或麦子倒伏,机械无法收割,只能靠人工用镰刀收割)的麦子。

往马车或拖拉机上装麦子也很辛苦,大家要把捆好的麦子从泥泞的麦田里背出来,再装到车上,实在太远的地方只好等着麦田里的积水慢慢消失干涸。麦收刚告一段落,紧接着就是收割黄豆,一个秋收下来,刘建明一百一十斤的体重还剩下九十八斤,其他战友也都明显黑了瘦了,包括那些老战士(之前来到的知青或复员转业后部队官兵)。

入冬后,农忙基本结束,兵团战士们天天正常出早操,有时也开会学习和军训,也要下地干活。那天晚饭后,刘建明他们几个人正围着火炉子在油灯下看书,张班长突然走进宿舍,对刘建明:“刘建明,李连长让你去连部一趟。”

刘建明疑惑地问张班长:“班长,连长找我啥事?”“去了你就知道了。”张班长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刘建明去了连部。原来,李连长是让刘建明去炊事班帮厨,去学习做饭。当晚,刘建明就搬到炊事班的宿舍去居住了。

刘建明幸运地当上了炊事员,大家都很羡慕他。可到炊事班干了几天,刘建明才知道了炊事员的辛苦,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和面择菜,生火做饭,一日三餐,真的是从早忙到晚。等到晚上躺在炕上,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不过啊,在炊事班做饭,也能得到一些实惠,能多吃两片猪肉,也能额外吃一点好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转眼就到了年春天,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产又拉开了帷幕,农忙时节,要提高战士们的生活水平,当时尽管没有什么蔬菜(菜窖有头一年秋天储备的土豆萝卜),但连队养了几十头肥猪,那个年代,能经常吃上猪肉,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年春耕春播生产结束后,有一位炊事员回家探亲,司务长就让刘建明找一个人来临时帮厨。刘建明觉得在炊事班做饭还是比下地干活要好一些,他就让马风琴到炊事班来帮厨。来到北大荒的几年间,他和马风琴一直相互关心着,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从邻里关系逐渐在向情侣关系转变。这一点,其他人没有觉察,可炊事班的战友们都觉察到了,因为每次给马风琴打菜的时候,刘建明都会多给马风琴一点菜,馒头也挑大的给马风琴。

马风琴来到炊事班后,刘建明明显比以前勤快了,挑水劈柴的活他都抢着干,和面择菜的活他也抢着干,他多干一点就是为了让马风琴少干一点。炊事班的战友们都知道刘建明和马风琴的关系,大家也都处处关照马风琴,马风琴也感受到了刘建明的关心和爱护,也知道大家关照她是看刘建明的面子。为此,马风琴从心里感激大家,更是感激刘建明。当时两个人虽然还没挑明关系,可在马风琴心里,刘建明已经是她最心仪的对象了。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那年中秋节的前两天,刘建明听司务长说中秋节全连官兵庆中秋改善伙食,连队要杀猪炖肉,还要炸鱼炖鸡,刘建明知道油缸里的豆油不多了,司务长说明天就去团里拉面粉,顺便也把豆油捎回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刘建明和马风琴打扫伙房的卫生,他顺手揭下盖油缸的缸盖想让马风琴刷洗一下。揭下缸盖,刘建明往油缸里看了一下,只见油缸底部黑乎乎的,他拿来火柴点燃,往油缸里照了照,只见油缸底部有一只老鼠,不知死了多久了。

看到那一幕,刘建明一阵恶心,差点没吐出来。马风琴看刘建明蹲在地上干呕,问他哪不舒服,刘建明用手指了指油缸,并把手里的火柴递给了马风琴。马风琴点燃火柴往油缸里照了一下,回过头来说:“咱把油缸清理出来吧,等下午拉来豆油,不还得往缸里倒吗。”

刘建明答应一声,就顺手拿过来一只水桶,他双手把油缸倾斜过来,让马风琴用水舀子把油缸里的豆油连同那只死老鼠一起舀到水桶里。

看着那满满一水桶豆油,刘建明和马风琴为难了,刘建明的意思是把豆油倒进泔水桶算了,反正这样的豆油也不能再吃了。马风琴的意思是问一下司务长,其他炊事员的意思也是问一下司务长,司务长让咋处理就咋处理。就在大家为此事纠结时,司务长来了,他看了看水桶里的豆油和那只死耗子说道:“没事,清理干净了,把豆油倒进热锅里熬一下消消毒,一样吃。”

司务长说完,就忙别的事情去了。刘建明越想越觉得这油不能再吃了,就算是高温能消毒,可一想到那只死耗子,再好的饭菜也咽不下去啊。看看大家都忙别的事情去了,刘建明提起水桶把满满一桶豆油倒进了伙房窗前的泔水桶里。

那天的午饭因为没有豆油,战士们吃的是盐水煮白菜,菜汤也是咸盐清水菜汤,没有一滴油。还没吃完午饭,李连长就来找司务长,问炖菜为什么不放油。司务长刚要解释,刘建明和马风琴跑了过来,刘建明把油缸里发现死耗子的事情告诉了李连长。李连长问:“还剩了多少豆油,豆油放哪里了。”刘建明说:“有三十多斤豆油吧,都倒进泔水桶里了。”

李连长瞪了刘建明一眼,厉声问道:“谁倒掉的豆油?是谁让倒掉的?”“连、连长,是我。”刘建明刚要开口,马风琴抢在刘建明前面对李连长说。

看李连长的脸色不好看了,刘建明赶忙说:“连长,是我,跟她没关系。”“典型的铺张浪费!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晚饭后全连召开大会。”李连长说完,气呼呼地转身离去。

连长走了,司务长看了刘建明一眼说:“刘建明,这回你算是撞枪口上了,李连长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马风琴站出来替你挡了枪口,你就别吱声了啊,这下好了,你逃不了干系,马风琴也得跟着你倒霉。”

那天晚上,李连长没说油缸里有耗子(老鼠)的事情,他顶头就点名批评炊事班铺张浪费,说炊事员把豆油倒进了泔水桶,并让刘建明和马风琴写出书面检讨,两个人都受到了处分还要调离炊事班,司务长也受到了通报批评。

中秋节过后,刘建明调到了机务排,马风琴也调出了炊事班。为此事,刘建明心里很是纠结和自责,纠结的是那样的豆油明明不能食用了,连长和司务长为什么还说自己是铺张浪费?自责的是因为自己的自作主张,让马风琴和炊事班的战友们都跟着受到了连累。对于李连长在全连官兵大会上对自己通报批评的做法,刘建明心里不服气也一直想不通,他觉得那三十几斤豆油应该倒掉,自己做得没有错,李连长不该小题大做,更不该在全连官兵面前通报批评。

年夏天,马风琴她们十几人坐拖拉机去黄豆地锄地,途中,拖拉机滑进路边的壕沟里导致拖拉机侧翻,马风琴被甩出车厢造成两根肋骨骨折,左手臂骨裂。在医院住院两个月后回到连队,又休养了一个多月,马风琴的身体还是没有完全恢复。那年年末,马风琴办理了病退手续,回到了北京。马风琴回北京了,刘建明和她的关系没有再进一步发展,他俩的感情问题一直也没能挑明。

过了没多久,刘建明他们所在的生产建设兵团取消兵团建制,实行了农场管理,刘建明因为平时表现出色,他被调到分场场部工作。在场部做了两年多的统计员,于年夏天,刘建明回到了北京,被安置在派出所做了一名民警。

刘建明回北京的前一天,已升任为分场副场长的李连长特意为刘建明摆酒饯行,并对当时在全连官兵大会上通报批评刘建明的原因说明了一下,他说连队的豆油是定量供应的,大家的伙食原本就不好,那一桶豆油可够全连战士吃好几天的。当时物资匮乏,哪有条件讲卫生啊。李连长虽然没有一句道歉,刘建明心里还是舒服了不少。

刘建明刚回到北京没多久,马风琴就来看他了,当时马风琴已经是北京某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了。马风琴回到北京两年多的时间里,亲戚朋友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没答应,因为她心里一直装着刘建明。

年初夏,刘建明和马风琴领取了结婚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相识十多年,终于修成了正果。

讲述完自己的兵团知青往事,刘建明心里很感慨,他说当时没想到马风琴回京后一直在等着自己,这令他很感动。想想当年因为自作主张倒掉那桶豆油连累了马风琴和战友们,他心里还有些难受。虽然当年他返京时李连长设宴为他饯行,可对于李连长在全连对他和马风琴给予通报批评的做法,他至今还有些想不通。但再想想当年确实是物资匮乏,好多人都吃不饱饭,刘建明心里也就释然了,毕竟那时的生活水平太差了,确确实实没有条件讲卫生。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刘建明和马风琴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他们也和当年一起在北大荒生活的知青们都保持着联系,大家已经计划好了,等疫情彻底结束了,他们就重返第二故乡,去北大荒寻找当年的足迹。

作者:草根作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