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向未来的思考菜籽油的商品定价究竟是情感 [复制链接]

1#

来源:对冲研投

田亚雄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

我们回望过去发现虽然发生了确定性的通胀,但基础原材料价格并没有长期显著上涨的趋势,这一点在近20年更为明显。

过去我们一直能享受到全球精细产业分工带来的廉价商品,比如美洲的大豆,棉花,玉米,还有油菜籽。对比国内出油率35-37%,售价2.9元一斤的国产菜籽,出油率42%,到港价格元每吨的加菜籽显然有更大的优势。但近两年逆全球化的势头让全球分工带来的效率红利逐步减少。

油粕研究有一句俗话:“油粕坐在跷跷板上”,说的是油粕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盘面观察中很少看到油粕涨跌幅一致的现象。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规律是:出油率决定了油粕比的长期走势。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研究,Wind

在过去5年中,我们发现了几个现象:

1.出现了多次豆系油粕比和菜系油粕比的背离,且每一次都是菜系油粕比更为强势。

2.整体上看菜系油粕比有逐级抬高的趋势,而豆系油粕比面临长期压力。

我们认为这些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出油率的差异,进口菜籽的出油率是进口大豆出油率的2倍以上,因此油厂的销售考量时有个潜意识:菜籽油是主产品,豆油是副产品。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研究,Wind

加菜籽进口的收紧成为菜籽油本轮拉升的主要逻辑,50天OI合约从上涨至.菜籽压榨厂估计难以想到年12月1日的重要意义,当日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在此之前的压榨利润在-到元每吨之间波动,而在此之后开启了一次变革,压榨利润目前已经升至近元每吨,但这并不能算行业红利,因为榨利的来自于因为大量进口菜籽断供带来的供应持久性萎缩。

在过去的正常年份,我国的菜籽油消费在万吨左右,年的国储菜油拍卖仍一度让菜油消费达到5年新高的万吨,但今年我们预计菜籽油的消费将大量被豆油替代,年预计菜油消费很难超过万吨。目前我国油菜籽进口准入国家仅有四个:加拿大,澳大利亚,蒙古和俄罗斯,受到中加关系影响,今年以来中国进口菜籽万吨,预计全年进口不超过万吨,作为对比年的进口菜籽达万吨。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研究,Wind

大众看到的是元每吨的暴利,行业则是唏嘘。光鲜背后是产能利用率骤降至10%附近,全国有近70%以上的压榨产能因菜籽进口受阻而停机,仅剩下广西、福建部分民营工厂维持少量开机,全国每日的菜籽压榨量近期不足0吨。中粮和益海系工厂出于谨慎性要求,都并没有做菜籽进口尝试。我们了解到,企业随时盼着复工复产,但难题在于菜籽进口困难重重。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研究

油菜籽进口管制的时间线:

年3月5日,加拿大最大的谷物加工商——理查森国际有限公司,被宣布吊销对华油菜籽出口许可证(GMO),该企业油菜籽占加拿大对华出口总额的15%。

年3月26日,嘉能可(Glencore)旗下农业分支企业、总部位于加拿大最大的油菜籽产地——萨斯喀彻温省省会里贾纳的威特发(ViterraInc)被中国海关总署网站公布吊销对华油菜籽出口许可证;

年4月2日,加拿大联邦农业部长毕博(Marie-ClaudeBibeau)称,收到“更多类似的吊销许可证通知”。

此后年的我国菜籽进口量锐减至万吨,下降余万吨。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研究

菜油元每吨不是梦?对商品定价是情感真实还是事实真实?

做投研要牢记这一点——人并非理性生物。他们由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傲慢与虚荣是他们的动力之源。

产量会受到利润的调节,这是商品领域的规律,即便菜籽进口难度很大,但近些年新高的榨利预计也能让油厂披荆斩棘。我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