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历史,政治人物那是首先要提的,而政治人物的魁首就是皇帝,所以从“夏商与西周”到“宋元明清后”,历朝历代皇帝都是风光人物。
说起皇帝,很多人就会有疑问,怎么感觉皇帝的名字那么多,就比如说乾隆皇帝,我们都叫他乾隆,可有人又叫他弘历,还有的历史书上称他为清高宗,到底哪个才是对的?皇帝的称谓有规律吗?谥号和庙号有区别吗?
乾隆画像
一般来讲,皇帝的名字包括四部分
一、谥号
谥号是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记载:“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这也就是著名的“周公制谥”。
谥号一般分成三类:表扬型、批评型、同情型。
其中多半都是表扬型,文、武、德、景,这都是表扬型,比如魏武帝曹操;
批评型就像纣、炀,如商纣王、隋炀帝;
同情型的谥号一般就是给那种一两岁继位、三四岁退位或被杀的,比如晋怀帝、晋愍帝等等。
二、庙号
庙号,简单说来,就是皇帝崩了以后要把自己的牌位摆到皇家祠堂——太庙里面,但是太庙里面都是皇上,总得有个区分吧,于是从汉朝开始,凡是进了太庙的皇帝都有一个自己牌位,牌位上的称谓,就是庙号。
庙号的具体命名方法很简单,一般三个字,第一个是朝代名:比如宋、元;第二个字是庙号的字,比如文、高、太;第三个为祖或者祖宗成,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英宗,元世祖,清圣祖。
一般来说,除了开国皇帝和再造统一的叫祖,其余都叫宗。而祖有太祖高祖和世祖三种,太祖和高祖的称号只能授予开国皇帝,世祖授予再造统一的皇帝,比如创立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各地农民起义将天下政权重新回到汉王朝的汉世祖刘秀(谥号光武帝)。
很多人会混淆庙号和谥号,这个要以唐武则天为分界,为了显示自己老公(高宗李治)对李世民的孝,给李世民的谥号(文帝)加谥“文武圣皇帝”,从加谥之后就只有称呼庙号“唐太宗”才方便了。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伴随着唐以后谥号长度泛滥,庙号也成了几乎每个皇帝都有的称号。再加上庙号也有一些褒贬之意,因此唐朝以后的史学界便把庙号作为皇帝的称谓。
三、年号
年号就是皇帝纪年的一种方式,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元纪年,比如康熙二十年就是公元年,
刚开始皇帝是没有年号的,汉武帝首创年号为“建元”,后来逐渐形成制度,一般皇帝的年号数量完全看心情,比如唐高宗就有14个(这哥们谥号也挺长),比较著名的是玄宗的“开元”和“天宝”。
明清的皇帝大多一个年号,比如永乐(明成祖朱棣)、康熙(清世祖玄烨),乾隆(清高宗弘历),所以我们也直接叫他们永乐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老皇帝在年中去世,那年号还是会沿用原来的,比如年顺治没了(崩了还是出家了暂且不提),玄烨继位,定年号为康熙,但年还是顺治18年,年才是康熙元年。
朱元璋
四、名字
最后一个最简单,就是他们原来的名字,比如刘邦,朱重八(元璋),爱新觉罗.弘历,这是最简单。
回到前面提到的,一个皇帝的称号一般讲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名字,就以乾隆为例,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名字:爱新觉罗.弘历
看到这里,是不是历史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其实很多孩子学历史都是从这些小疑问,小新奇中发现的,就像这套《少年品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样,里面的历史故事新奇有趣,不再像我们课本中那样枯燥无味,让孩子在读故事中学到真正有用的历史。
点击了解详情
这套书不仅生动有趣,还是一套教育部推荐书目,适合6-12岁中小学生阅读的版本。
这6本书分别是:《上古—春秋》《战国—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朝—开国大典》,选取中国历史上多个经典历史故事。
以历史人物为主线,以他们左右朝政、参与变革、指挥战争的某些片段为辅线。
其中还广泛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展示了王朝更迭的历史图景,昭示了历史人物的文治武功与功过荣辱,更有利于孩子打通历史脉络。
每个朝代,没有长篇累牍的介绍,而是专门讲述重要的大事件和历史人物。
从而展现完整的古代史脉络,经典的必知内容,权威的历史分析,在孩子眼前展开了一部宏大、生动的历史大戏。
书中还涉及到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像是田忌赛马、完璧归赵、狡兔三窟、鸡鸣狗盗……等等都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孩子读一读。
鲜活有趣的故事之外,这套书还配套了精美生动的插图,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这些图片,包括了书中所描述到的人物雕像、出土文物、朝代代表物,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非常有价值。
设计上也非常用心,大豆油墨印刷,图文清晰,绿色环保,更经久耐读。
关键是价格也很给力,6册书定价元,现优惠价99元,领券购买仅需59元!库存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