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豆粕强势上涨,现货上破5000,玉米却震 [复制链接]

1#

玉米

海关数据显示,年2月份玉米进口量为万吨,同比提高8.4%。年1-2月份玉米进口量为万吨,同比降低2.3%。受俄乌冲突持续影响,国际玉米价格高涨及海域并非提升,进口玉米成本已经超过国内玉米价格,进口玉米采购步伐或因此停滞。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加之年后饲料成本大涨,养殖利润持续缩水,截至当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现货上,国内玉米价格震荡,政策上发改委表示要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

产量: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要求3月的月度供需报告预估/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在2.亿吨,较上年增加约万吨左右。

库存:2月以来,国内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小幅下降,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为57.7万吨,外贸库存76.5万吨,内外贸玉米库存合计在.2万吨,处于近几年最高的水平。深加工库存上,全国归入统计的96家深加工企业的库存已经回到.7万吨,处于中性偏低水平。

进口:据统计局数据,年12月中国玉米进口量为万吨,较11月增加68%,同比下降40%,目前农业农村部预估/22年的进口量是万吨左右,比/21年减少约万吨。

饲料: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16.1%。短期内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仍处于较高水平,猪料需求有韧性,但生猪养殖利润处于亏损状态,猪粮比在低位,国家收储,去产能仍在进行,猪料远期消费不太乐观。

替代品:小麦上涨后有所回落但还在高位,在饲料用途上小麦替代玉米失去性价比。

技术面上,本周玉米主力合约均线已拐头向上,技术形态向上趋势,MACD也将成金叉姿态。

本周观点:随着气温回暖,春耕资金逐步展开,饲料生产及贸易商、以及深加工企业可能开启新一轮备货;俄乌战事引发玉米等农产品供应问题的担心,情绪推动上涨下游饲料端短期有补库需求,长期偏弱;期货近月有升水,注意套保压力。

策略:震荡偏多,可以买看涨期权

豆粕

美国农业部3月报告调高美豆需求、期末库存小幅下调;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大豆分别下调万吨、万吨和万吨,全球大豆库存大幅下调。

为了抗击国内通胀,阿根廷已经将豆油和豆粕出口关税上调两个百分点至33%,新税费政策将延续至今年底,目前阿根廷豆油和豆粕出口税率为31%,大豆出口税率为33%。

1、2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2万吨,高于去年同期,后期进口量小幅下滑,较去年增加,进口成本同比上涨。

国内大豆港口库存为万吨,高于上一周的水平。

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普遍上涨70-元/吨,沿海豆粕现货报价多在-5元/吨,市场呈现普涨行情,继续在历史高位运行。

全国豆粕均价已上破元/吨,终端接受能力下降,国内疫情反复,各地收紧防控措施,饲企被动囤货,油厂挺粕动力依然偏强。

受政策性大豆拍卖压力影响,近期黑龙江省粮库和企业上货量逐渐增加,但南北方大豆价差收窄,市场需求不旺,多地大豆价格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中储粮保持每周两次国产大豆拍卖节奏,3月18日进行的吨国产大豆拍卖成交率为35%,3月22日将继续进行吨国产大豆拍卖。

加上近期国储在山东、天津、辽宁、湖南及四川拍卖近30万吨的进口大豆。豆粕如果库存上升,后期将面临上行压力,但短期低库存格局无法改变。

现货压榨方面,随着豆油价格震荡,豆粕价格震荡偏强,压榨盈利维持续走高,油厂开机率维持正常偏低。

技术面上,豆粕主力合约已突破历史新高,重心已上移到上方,日K多条均线向上排布,很是强势,MACD出现一点点背离。

豆粕-玉米价差上,截至3.22午盘收盘,报,周线上看处于历史高位。

观点:国内大豆、豆粕库存紧张,买船节奏慢,后续有较强的采购需求,加上现货价格高企,强基差下,支撑豆粕,但豆油压榨利润较好下,后期大豆到港增加,油厂开机率上升,大豆粕库存缓解,加上生猪存栏逐渐下降,猪粮比预警,国储收储冻猪肉,远期看豆粕有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俄乌局势也令市场担忧局部地区农产品的顺利出口,资金做多情绪还在;国内开启储备大豆投放相关工作,国家调控意愿有所增强,注意盘面获利了结。

策略:震荡偏多,期货上寻找低位多,05合约期权做卖权,卖开MP。

油脂

豆油

从豆油的成交价格来看,国内四级豆油的成交价格高位震荡回调,张家港四级豆油价维持在-元/吨,成交下降。

从供求方面看,国内油厂开工率偏低,豆油的供应量正常。目前豆油消费下滑,全国豆油的库存量为66万吨,库存震荡略降。

现货大豆压榨方面,随着豆油价格震荡,豆粕价格震荡偏强,压榨盈利空间持续走高,油厂开机率维持正常偏低。

从进出口上看,外盘豆油价格上涨高于国内,豆油进口维持亏损,亏损幅度大幅增加,后期可能回归。

棕榈油

据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SPPOMA)数据显示,3月1—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增加19.31%,出油率增加0.19%,产量增加20.58%。船运调查机构ITS发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3月1-20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吨,较上月同期减少,吨减少8.4%。

印尼方面将棕榈油DMO(内贸保供责任)出口规定从20%提高至30%,新的DMO规定是为了维持国内食用油价格的稳定。

从库存上看,国内棕榈油的商业库存为33万吨,处于近年来的偏低水平。

现货价格上,广东24度棕榈油的价格-元/吨区间,短期内,国内棕榈油成交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回调。

从进口上,2月我国棕榈油进口9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27万吨;进口成本环比大增。国内华南地区马来西亚24棕榈油的进口成本元/吨,现货消费在元/吨。棕榈油进口亏损严重。短期内高进口成本会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菜系产品重要出口国,俄乌紧张局势,加剧市场对油系供应链的担忧。

棕榈油减产已成现实,出口减少,库存下调,出口限制叠加地缘政治因素,短期供需无法缓解,但随着生产旺季的到来,产量增加,棕榈出口有望改善。

此外,因为海运成本大幅上涨,印度调高了棕榈油和豆油的进口基础价格,前期印度还下调毛棕榈油进口关税,从7.5%下调至5%。

技术上,豆油处于倒三角处上方,均线盘整,上方压力/,下方支撑/0,

从周线级别上看,截至3.22午盘报-,上周价差有所回归,回升幅度点左右,但处于历史低位下沿。

观点:棕榈油方面,产量下降,出口下滑,库存下降,国内库存持续低位,加上进口利润亏损扩大,短期内供需问题难以解决,但产季到来,出口跟上,拐点慢慢形成。豆油方面,国内中储粮将抛售大豆、豆油储备对价格利空,豆油方面应注意抛储对豆油实质性的影响;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葵花油的主产国,投资情绪上俄乌战争对油脂形成一定冲击,但本周看俄乌局势有所缓解,注意资金获利崩盘,棕榈油方面注意后疫情时代下劳动力输出拐点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上下游供需矛盾,如战事缓解,随着南美大豆的不断上市,南美定产基本确立后,进而豆油层面对于棕榈油一定施压,豆棕价差或将回归。

策略:短期维持震荡思路看待,短线交易为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