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面对食用油短缺,面向自主可控,我国油料作
TUhjnbcbe - 2025/4/26 21:44:00

随着国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食用油的需求量大幅攀升。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机构资料,年全国食用油的消耗量是万吨,相当于人均26公斤/年。然而,我国年自产油料作物压榨的食用油总量是万吨,缺口万吨,其中万吨植物油靠直接进口,另外,还要进口大豆吨(可以榨油万吨),菜籽万吨(可以榨油9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食用植物油的60%依赖进口。

“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可以说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油”成为了新国家战略之一。如何破解“油荒”问题,如何摆脱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确保在“粮食战争”中占得主动,政府、机构、企业都纷纷献计献策,众说纷纭。

扭转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我们自己增种大豆。可实际上的情况是,如今国产大豆的批发价格比国际大豆到岸每吨的价格高了1/3还多,我国大豆玉米带的农民种豆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此外,同样一亩地种玉米比种大豆的收入要多多元,于是农民转种玉米也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通过自己种大豆解决“油荒”的途径不畅通,那么种植什么样的油料作物能够成为我国食用油自给的“压舱石”呢?

除了大豆之外,我国传统草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花生、油菜。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为万公顷(合1.97亿亩,较年减少了3万公顷),其中花生、油菜播种面积为万公顷,占比85.7%。对于一个可耕用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用于油料作物种植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同时,为了保证1.3万亿斤粮食的产量“底线”,18亿亩可耕用土地的红线也坚决不能突破,切割2亿亩可耕种土地给花生、油菜似乎也不可能。

一边是“保粮”,一边是“油荒”,手心手背都是肉。难道我们的食用油短缺只有进口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了么?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这意味着,中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向荒山、荒地、荒滩要油,向高产量的油料作物要油。

在选定油料作物之前,我们必须先理性地分析一下我国现有油料作物的亩产和出油率,然后再谈种什么,在哪儿种?大豆、花生、油菜、油葵、油茶、油橄榄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油料作物,这里突出介绍两个小众一点的“新”但“古老”的油料作物。

1)虎坚果(TigerNut)也叫油莎豆,0年前,在古埃及就有种植。其大小与山药果相似,富含脂肪、淀粉、蛋白质、糖分、纤维素、树脂等,油脂含量高达20%~36%。虎坚果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而且旱涝皆可,易种好管,它既是一种粮食,也可以用来榨油(出油率可达27%),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漠、沙滩、滩涂地、盐碱地、林间均可生长。其产量一般为亩产~公斤,可榨食用油-公斤左右。每亩产油量约为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花生的1.5倍,虎坚果被世界各国农业专家称为“油料之王”。

2)茶叶籽(TeaSeed)是茶叶树的种子和精华,开花结果需要余天。茶叶籽含油量23.47%,淀粉28.83%,茶皂素12.38%,蛋白质20.83%,另外还含有可溶性糖和纤维素等。我国种茶、喝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闽人早在年前就有从茶叶籽中榨取油食用。长期以来,茶叶籽除少数用于有性繁殖作为种子外,其余均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传统茶园(灌木)每亩可收公斤茶叶籽,茶叶籽的出油率在9%~12%。浙江某企业改良后的高产籽茶树(乔木)可以实现亩产0公斤茶叶籽,出油率可到15%。9年茶叶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我国种植的油料作物产量对比

目前,在大豆失去掌控权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寻找多种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油料作物,以之作为食用油安全的“稳定器”。这些年,我国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6万亩,高产油茶林1万亩,茶油产量62.7万吨,预计“十四五”末,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要达到万亩。稍显不足的是由于油茶树的丰产周期长、亩产低,使其经济驱动力后劲不足。

虎坚果在我国北方种植较多,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目前在新疆的虎坚果种植面积已达一万亩,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如果能充分利用我国中西部省份部分灌溉条件稍好的沙化土地来推广种植虎坚果,不但有土壤修复和生态治理效用,这对当地农民增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我国现有茶园万亩,可收集利用废弃的茶叶籽为原料加工生产更营养、更健康的食用油。另外开发荒山坡地增种改良后的高产茶叶籽茶树(乔木)0万亩,加上部分老旧茶园改造,实现茶叶籽0公斤的亩产,可以增产茶叶籽油万吨,部分解决现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足的“油荒”问题。

老百姓对食用油的偏好是多样性的,南方喜欢菜籽油、山茶油、茶叶籽油,北方喜欢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每一类植物油都有其特点和优势。未来,不是哪一种油料作物就能完全解决我国食用油短缺的问题,“草本木本并举、沙地荒地共进”,适度减少低单产草本油料作物的耕种面积,让地与粮,从而扩大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防火沟”的纵深,或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对食用油短缺,面向自主可控,我国油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