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答案在
TUhjnbcbe - 2025/4/28 23:33:00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许健民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了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全力以赴保供给,攻坚克难守底线,凝心聚力促振兴,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第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供给安全基础持续稳固。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万亩,产量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万亩,是年以来最高的年份。产量万吨,增加万吨。油菜面积达到1.09亿亩,增加近万亩,油料作物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1.1%。因供给增加和消费节约,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6个百分点。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全年猪肉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4.6%。同时,牛羊禽肉、牛奶、水产品全面增产,蔬菜水果供应量足价稳。

第二,产业就业带动力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监测帮扶进一步优化。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超过65%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带农效果明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5%,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外出务工保持稳定。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万人。

第三,科技和装备支撑有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推进。

种业振兴深入推进。基本完成农业种质资源面上普查,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万份,采集制作畜禽种质资源33万份和水产种质资源7.8万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进,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进展顺利。耕地保护加力推进。全年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如期实现10亿亩累计建设目标。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万亩,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任务总体完成。农机装备创制实现突破。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油菜移栽机等短板机具成功量产,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第四,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协同推进。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1%,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利用率分别超过78%、88%、80%。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加快改善。长江十年禁渔推进有力,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持续向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成效初显,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治理。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1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6%。

第五,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稳步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恢复性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增长10%左右。农村就业创业势头良好,就地就近就业率超过90%。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实际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比年缩小0.05。

第六,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95%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加快建设,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农民住房等设施逐步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个、示范村2个,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全面推广。

第七,农村改革扩面深化,乡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拓展到21个省份,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住房专项整治两项试点有序展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万家、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万户。农产品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亿美元。其中,进口.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出口.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

总的看,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稳住了基本盘,夯实了压舱石。今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力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了逆势夺丰收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

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去年的粮食生产先后经历了多个关口,夏粮播种时,经历了罕见的秋雨秋汛,当时有1/3的冬小麦是晚播的。我们当时调度,冬前的苗情是历史上最差的。春播和“三夏”时疫情多点散发,不误农时抢收抢种任务十分繁重。

打赢抗灾夺丰收这场硬仗,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念兹在兹、时刻牵挂,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抓好粮食生产给予精准指导。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常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

打赢抗灾夺丰收这场硬仗,重要保障是义利同抓,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义”就是压实责任,连续第三年向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安排,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全年粮食面积在前年增加的基础上,去年又增加了万亩,超额完成了下达的目标任务。“利”就是加强政策支持。年,中央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之大是多年少有的。比如,继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亿元一次性补贴,比年翻了一番;增加产粮大县奖励,扩大轮作资金规模;安排70亿元支持夏粮促壮稳产,安排亿元支持秋粮抗高温干旱,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打赢抗灾夺丰收这场硬仗,有效的举措是上下协同,关键措施落得实、落得细。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戮力同心、协同作战、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措施抓粮食生产,农业农村部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紧抓实,组织开展包省包片下沉一线联系指导,制定下发了30多个技术指导意见和方案。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组建应急服务队,帮助解决农资入户、农机上路、农民下田等堵点卡点。在关键农时把农业农村部系统力量全部压到了一线,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蹲点指导,推进小麦促弱转壮、“一喷三防”,秋粮的抗旱保苗、“一喷多促”、防病治虫等措施的落实。

年,农业农村部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扩大大豆油料,主攻提高单产,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全力以赴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近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组建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派出了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推进压实“五级书记”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将继续强化部门联动,动员各方力量,形成防控合力,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项措施: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关键位置。要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其他各类组织资源优势,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下沉入户、关口前移。要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确保防控体系不留空白。还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党员作用,冲在一线,做出表率。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提升诊疗保障能力。技术人员下沉,重点是县城医疗资源向一些薄弱乡镇和社区倾斜,补充技术力量,增强救治能力。医疗物资下沉,一些应急设备和药品要向乡镇卫生院倾斜,确保有药用、用得上。近期,工作专班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为全国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2个指氧仪,正在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免费配备1台制氧机。

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提升重症防治能力。准确掌握信息,对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特别是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定期做好健康监测,建立相应信息库,畅通绿色通道,对可能出现的重症情况及时识别、及时转诊、及时治疗,严防出现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同时,推动加快提升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做到“应接尽接”。

强化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提升日常防护能力。要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农村大喇叭、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答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