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在日常饮食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许你听说过“绿色蔬菜豆腐保持和平”。
中国人的食谱当中离不了豆类,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吃不上肉,只能靠吃豆子补充蛋白质。
生活当中常见的豆类也非常多,比如黄豆,蚕豆,绿豆,黑豆,黑豆比较常见,而且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而且黑豆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豆腐,豆腐脑,豆干,腐竹,豆皮,豆腐丝等等。
豆腐的营养价值
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克豆腐当中的含钙量高达~毫克,是人们补钙的理想食物。
而且豆腐当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大豆异黄酮,铁元素,卵磷脂糖类等物质,属于一种低热量,低蛋白,高蛋白质的食物。
制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大部分能转移到豆腐中去。大豆油中的亚油酸比例较大,且不含胆固醇,有益于人体神经、血管、大脑的生长发育。
大豆可以直接烹调食用,人体对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豆腐消化率可以提升到92%~95%。
中医上认为豆腐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经常吃豆腐能够保持苗条的身材,其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豆腐吃多了会伤肾,是真的吗?
豆腐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要高很多,而且属于完全蛋白,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平时适量吃点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但是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摄入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老年人和一些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到了一定年纪,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如果大量吃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增加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营养价值虽高,但这类人尽量少吃
1、痛风
豆腐当中含一定量的嘌呤,很容易致使尿酸升高,诱发痛风,所以这类患者要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
2、肾脏病
比如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等,这类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往往都处于异常状态,此时摄入豆腐这种高植物蛋白食物,可能加大肾脏负担,加重病症。
、缺碘患者
大豆当中含有皂角苷,这种物质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促进体内碘的排泄,大量吃豆腐会引起碘缺乏的问题,所以说缺碘的患者尽量少吃豆腐。
过量吃豆腐对身体还有哪些伤害?
1、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旦食用过量,就会使这些蛋白质在人体内积蓄,引起消化不良,会使人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的症状。
2、动脉硬化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会损伤人的动脉管壁的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引起动脉硬化。
、诱发性痛风
作为上述豆腐的原料,大豆是一种高嘌呤物质。虽然制作豆腐时加入了大量的水,但豆腐中的嘌呤含量也相对较高。经常吃豆腐不利于嘌呤代谢,容易诱发痛风。
阅读延伸——豆腐应该如何选择?
1、看
一般优质的豆腐颜色一般呈现出乳白色或微微发黄豆腐,在湿润的状态之下,豆腐表面的光泽感比较好,但是如果豆腐颜色比较深,发红或发黑,则说明豆腐已经不新鲜了,或者是制作上存在瑕疵,不推荐选择。
2、摸
买豆腐时可以摸一下,摸进行豆腐组织状态的鉴别。应先取样品直接看其外部状况,然后用刀切成几块再仔细观察切口处,最后用手轻轻按压,以试验其弹性和硬度。
良质豆腐块形完整,软硬适度,富有一定的弹性,质地细嫩,结构均匀,无杂质。次质豆腐块形基本完整,切面处可见比较粗糙或嵌有豆粕,质地不细嫩,弹性差,有黄色液体渗出,表面发黏,用水冲后即不粘手了。
、闻
闻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良质豆腐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次质豆腐香气平淡。劣质豆腐有豆腥味、馊味等不良气味或其他外来气味。
4、尝
在进行豆腐滋味鉴别时,可在室温下取小块样品细细咀嚼以品尝其滋味。良质豆腐口感细腻鲜嫩、味道纯正、清香。次质豆腐口感粗糙、滋味平淡。劣质豆腐有酸味、苦味、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豆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含有大量的钙、铁、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虽然吃豆腐对人体有好处,但不适合多吃。如果你吃得太多,也会给身体带来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