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江建设浙食链系统,共建长三角一体化
TUhjnbcbe - 2025/5/31 19:55:00

通讯员市闻

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五和肉类交易市场,肉类商行的销售者李某正在“浙食链”系统上录入肉类产品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测合格证明》。下游采购者鲜肉店老板韩某来进货时,通过“扫一扫”付钱的同时直接开具了肉类分销凭证,省去了排队和纸质票证打印环节。余杭辖区的基层监管干部依托“浙食链”系统,则可以实时掌握该批肉类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信息,一旦有问题便可立即启动追溯倒查程序。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这个市场“浙食链”系统“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安全”的试点目标已基本实现,既保证了食品全程电子化追溯,又省去了以往繁琐的复印纸质材料并分类存档的工作,有效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今年3月15日在浙江上线运行的“浙食链”系统,按照整体智治、闭环管理的要求,以“大场景,小切口”方式,通过系统分析V字模型设计开发,将应用场景开发与流程再造、制度变革、机制完善协同起来,是对传统监管模式、方法、机制和手段的颠覆式创新。“浙食链”系统以生产(流通)源头管控为起点,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等的多跨协同机制,全面整合和联通食品安全“信息孤岛”,打造“”食品安全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即1个“浙食链”溯源码贯穿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围绕食品安全“从农田(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农田(车间)溯源倒查”2个目标,构建“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环节,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6项功能。截至目前,“浙食链”系统已上链市场主体家:其中,上链食品生产企业家,上链产品23万余批次;上链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家;消费者扫码追溯查询8.5万次。

“浙食链”系统以数字化改革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和社会共治,全面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使各方面分享到改革红利。食品消费者充分获得知情权。消费者可轻松“一扫查询”,可获得长三角地区食用农产品种养殖、检验检疫和预包装食品生产加工等信息。若某批次食品在监督抽检中被判定为不合格,监管部门会通过“浙食链”系统发布召回信息,警示消费者避免食用。生产经营主体提升管理水平。“浙食链”系统能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人员管理、过程管控、出入库登记、电子索证索票等数字化管理,减少产品交易过程中的纸质票证和检测报告流转。当出现问题食品时,企业可通过系统查询原料来源、生产状况,产品库存、销售情况,分析原因并主动召回产品。监管部门提升风险处置能力。监管部门可实时“一键追溯”,迅速精准定位长三角地区问题企业及存量产品信息,及时跨省域协同核查处置,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发出预警,防范和化解重大食品安全风险。

在“浙食链”开发过程中,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一体化。截至目前,系统上链企业中已有家企业基本实现长三角食品安全追溯一体化。建立健全机制。在长三角食品安全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建立了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轮值召开专题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区域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统一标准。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长三角地区编码机构共同建立符合GS1标准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共享、互认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商品追溯信息编码规则和质量要求,加快食品安全追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追溯码跨省互认、一码通行。推动试点示范。开发完成“浙食链”数据接口,在上海、杭州、宁波、南京、无锡、合肥6个城市试点,选择猪肉、大豆油、配方乳粉等6大类10个品种,推动追溯信息覆盖率、上传率%。针对区域内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物流配送、餐饮服务等各环节,重点在追溯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及应用等领域内建设示范项目,带动区域内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以“好用、管用、实用”标准持续升级迭代“浙食链”系统,不断提高系统的开放性、协同性、延展性,以政府引导、市场倒逼机制营造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良好生态,为推动构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做出贡献。

编辑朱晶晶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建设浙食链系统,共建长三角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