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作为中国家庭的厨房必备品,从西周就有了原始植物油制取的方法。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食用油进入小包装时代。
食用油的保质期基本都是18个月,生产工艺从分浸出及压榨,目前所有产品都在主推压榨工艺。
以压榨的工艺来讲,能将原料中大多数营养都完好无损的提取出来,既保证了油的纯粹性,也保证了油的营养性。
目前各种市场上食用油的品牌多则几十,少则十几,涵盖了从国际到地区的各种生产厂家,油种也是从最普遍的大豆油一直到很小众的稻胚油,五花八门。
但是很奇怪,目前基本没有品牌推出鲜油这个感念,就像啤酒的鲜啤和牛奶的鲜奶一样。似乎只有玉米油中有几个品牌有鲜胚这个概念。
按照工艺上来讲,压榨工艺生产的各种纯植物油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是不会添加任何添加剂的,而且油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为什么不能推出鲜油这个小品类呢。
就像青菜与水果一样,越新鲜的产品给消费者的观感越好,议价空间越高。
食用油厂家为何不针对这一需求,推出一款小包装鲜油呢。
包装以一升及以下规格为主,保质期控制在6-10个月,主推新鲜原料,新鲜压榨,比普通食用植物油溢价一点五倍,主要针对那些用油量不大,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
《定位》这本快消品圣经中讲过,竞争的实质是消费者心智的争夺。在现有品类格局固定的情况下,细分品类,争夺细分品类的先入为主,从而弯道超车,成为该细分品类的第一名。
不管是菜籽油,玉米油还是花生油,都可以在当季收获的时候推出鲜油,然后销售至第二年收获时节,而且一定要在生产源头把控好只选择当季原料。
既然所有的消费者都认可新鲜这个概念,那么鲜油这个品类我相信会是食用油的新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