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做大做强国豆看东北之战皖北之拼
TUhjnbcbe - 2023/1/18 21:13:00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自年起,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秋分”日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致贺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是中国走出绝对贫困、实现全民小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

大商所的奋斗

大豆俗称黄豆,“炎黄”之黄,堪称“国豆”。“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诗经》的记述证实了中国作为大豆原产国,其栽培历史的悠远。《战国策》上说:“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豆酱、豆腐、豆浆、豆芽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食品史上四大发明。

今天,中国的大豆文化就是努力把“国豆”做大做强,中国不能没有中国大豆,但中国大豆发展必须有中国策略。中国策略千条万条,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是第一条。年,农业部提出大豆生产目标是到年,力争面积达到1.4亿亩、平均亩产公斤。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升大豆自给率,保障豆农收益。

中国大豆要全部自给已不可能,但要“国豆”满足国内食品消费需求还是能够争取实现的。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大豆的市场工具运用是重要手段。大连是中国大豆期货最早诞生地之一,目前已经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豆粕期权等大豆产业链衍生工具,功能发挥空间巨大。

为了充分发挥期货功能,保障豆农种植收益,大商所在我国交易所清理整顿后就开始了对服务“豆农”的探索。自年开始深入东北三省一区农村宣传、培训,推动豆农利用大豆期货“先卖后种”,到年推出“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在农村举办各类培训班近百期,培训农民数万人,包括种粮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县乡基层干部以及粮食现货企业员工等,还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大豆网等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信息服务,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热线电话等各种形式传递信息,在春播和秋收等关键时节举办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活动。

为化解豆农种植风险,大商所年开始探索“保险+期货”试点。黑龙江北安的农垦赵光农场是最早一批参与“保险+期货”试点的农业经营主体,至今已跨越六年。从价格险到收入险到基差收购,一年一耕耘,年年有升华,使赵光农场从国内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升级为国内新型现代金融农业的典范,年入选大商所首批“大豆收入险试点”项目;年在遭受了严重涝灾的背景下,16万亩大豆的个投保农户获得赔付万元,豆农收益得到保障。

这份呕心沥血的栽培终于到了可以结果的阶段。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主题下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保险+期货”就是“发展新理念”,“+”就是拓展、合作、共享、共赢。大商所通过支持期货公司开展试点,不断总结提升,丰富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将“保险+期货”逐步深化为“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下称大商所农保计划),把“保险+期货”逐步拓展为产业链服务端共同参与,用场外期权、基差交易等模式把“豆农”利益最大化,让农民享受到产业链红利。

年推出的“大商所农保计划”,提升了政府参与度,并逐渐使之成为“项目管理方”。时逢中国进入脱贫攻坚战关键阶段,大商所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商所时的嘱托,不断加大“大商所农保计划”的支持力度,部分分散试点涌现出“县域覆盖”试点,逐步形成了保费由“单一支持”到“多方共担”,交易服务由“支持引导”到“自主开展”的良好局面。

年—年,大商所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引导54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1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赔付超过9亿元,惠及27个省(区)近万农户,其中贫困县个、贫困户50余万。

大豆“保险+期货”试点自年以来实施项目53个,涉及种植面积.41万亩,现货量.13万吨,农户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保险理赔2.68亿元,有效保障了“豆农”收益,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东北的决战

年,大商所农保计划正式由分散试点拓展至“县域覆盖”试点,并“优先考虑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地区开展,覆盖足够比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豆试点区域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试点县覆盖范围不低于该县种植面积的60%,这对期货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华期货在海伦实施大豆“保险+期货”已有多年。年6月,海伦市政府由市长牵头成立工作组,并在极其困难的地方财政预算中安排万元用于豆农保费补贴。全市大豆年播种面积万亩,项目承保面积.96万亩,覆盖率达61.18%;承保大豆现货近25万吨,覆盖23个乡镇、农户,其中个种豆的建档立卡户全部纳入,最后因灾实现理赔万元。该项目成为迄今面积最大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也是赔付额最大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这样的项目考验着所有的参与方。年7月23日起至9月5日,试点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农户与保险公司陆续签单,期货公司的风险子公司根据保单进度在期货市场入场操作;南华期货、投保户与项目引进的黑龙江省农投集团商定并开展大豆基差收购;海伦市政府组织开展收入保险试点项目集中动员培训与查勘定损。

针对在项目启动阶段就面临可能受灾的特殊情况,南华期货在产品设计方面因地制宜分档设置了标的产量和费率。根据各乡镇前五年大豆产量平均值,设置确定目标产量分别为0.15吨/亩、0.16吨/亩、0.17吨/亩,按85%保险责任水平测算确定保险金额分别为.6元/亩、.8元/亩、元/亩,总保费金额万元。大豆市场价格为大商所“黄大豆1号”合约在年9月16至10月15日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价,经过17次采价形成平均价为每吨.18元。

测产是个难点,海伦市组织的大豆田间查勘定损和测产活动规模史上罕见。依据3S遥感技术应用和农业标准测产方法,阳光农险对海伦大豆受灾情况从重到轻分为12级。仅保险测产定损环节参与查勘工作就有50多人、22台车辆、8架无人机,对承保的23个乡镇进行灾情现场查勘。通过两次3S卫星遥感监测、个取样点实割实测。

与此同时,试点项目涉及的五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正在另一个战场——期货市场上进行着紧张忙碌的风险对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商所大豆期货市场上为海伦项目实现保值、增值。由于项目规模较大,交易团队应变采取了“阶段性下跌保护策略+区间赔付”模式。从年7月23日开始,依据保单签单进度并控制权利金成本,合理设置对冲区间,通过加强每日情景分析,优化每日对冲频率,同时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大做强国豆看东北之战皖北之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