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风云卷,秋光潋滟,稻海正波澜。
10月12日,在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一望无际的稻浪在风中欣然舞动,起伏着一波又一波的金碧光泽。稻田里,10台大型收获机车轰鸣作响,这是对农民朋友最美的赞歌,这也是继去年10月新华社媒体第二次全球直播勤得利农场秋收实况。新华社在前方报道的英国籍记者海伦·本特利与团队队友在现场一同见证这壮美时刻,并将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向全世界展示。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以新闻媒体的独特视角,通过新华网、新浪网、百度等各大媒体全球直播勤得利农场现代化大农业秋收壮美画面,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北大荒大农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勤得利第三管理区6作业站直播现场,10台常发佳联型水稻收获机齐头并进,正在开展水稻收获作业;在附近的旱田地,迪尔、凯斯等大马力机车正在收获成熟的大豆,收获与整地同步进行。
据勤得利农场场长邢卫国介绍,今年秋收总面积98.86万亩,当前已收获60.49万亩,总体完成61%,10月16日前可全面完成水旱田收获任务,计划水田翻后旋、旱田秋起垄在10月25日前完成。邢卫国说,近年来,勤得利农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攀升,总产稳定在10亿斤以上,连续七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场)”称号。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科技推动农业振兴、用绿色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确保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行走在金色的稻田里,淡淡的稻香飘向巍峨的五星山,人们顿时会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蓝天下的勤得利、五花山、田间秋色、轰鸣的收获机械等壮美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这场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视觉盛宴,让观众直观感受70年来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与腾飞,感受如今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时举起手机、相机,拍下壮美画面或合影留念。
肥沃广袤的黑土地,辽阔无垠的稻海,让来自英国的新华社外籍记者海伦·本特利赞叹不已。“北大荒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让我看到了北大荒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海伦笑着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北大荒,这里非常美,人也非常热情,北大荒带给她的惊喜不断,希望回去能够做出更多精彩的报道,通过新华社平台让世界了解北大荒,将北大荒的现代化大农业向全世界展示。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年底,为解决种植户对侧深施肥技术认可,但进口机型贵、购买力低的现状,勤得利“新农人”联合“德棵”插秧机厂家对机械进行改装,并在海南省进行侧深施肥试验取得成功,实现了国产机型的“一机多能”,大大缓解了种植户购机资金压力。今年,投入万元重点补贴割晒、灭茬、侧深施肥插秧及整地机械,侧深施肥面积达45万亩。并联合“谷合”厂家进行科技攻关,对机械进行改装,出厂的割晒机均印有“勤得利协制”字样和标识,售往全国各地。目前,勤得利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为实现粮食丰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勤得利“新农人”实施“蟹稻”“虾稻”“蛙稻”共作,特别是“稻花香2号”有机水稻的种植,争创农产品“绿色牌”,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提及“五星山”牌大米、“吉粮谷”绿色杂粮、笨榨豆油和“勤谷香”生态米,网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小红心”和“”纷至沓来。据悉,仅众成工贸有限公司一家生产的“五星山”牌大米,就实现年销售额四千万,绿色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越叫越响。
全场酒水7折
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大农业是北大荒发展的脚步,“新农人”是时代投射的剪影。昂扬奋进的勤得利人民正高擎现代化农业发展大旗,尽情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将中国粮食装满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