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血浇筑富星路哈尔滨新闻网
TUhjnbcbe - 2023/6/2 22:27:00

李伟念查看庄稼长势。

刚驻进富星村的时候,李伟念还是满头乌发,短短3年过去,如今他已两鬓花白……

作为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驻延寿县安山乡富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伟念经常忙得灰头土脸,根本顾不上“书记”的形象,一些村民私下里交谈时甚至把他称为“老李头”。

在富星村人眼中,李书记绝对是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人。驻村3年多,李伟念和另外两名队员坚持吃住在村,一步一个脚印,用心血和汗水为富星村的脱贫致富铺开了一条阳光之路。

脱贫之路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永文(左三)到富星村调研、了解村办企业生产情况。

富星村有4个自然屯,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也是一个没有任何集体产业的“空壳村”。

年5月,李伟念被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派驻延寿县安山乡富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穷则思变。既然领受了任务,就是领受了责任、扛起了担当!”在李伟念带领下,驻村工作队以市委办公厅为坚强后盾,首先捋清帮扶思路,找准脱贫出路。经过思考,他拿出对症下药的方子——以“建强‘两委’班子,完善基础设施,组建合作社,打造农业产业链”为基本路径,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富星村由脱贫攻坚向富裕发展转变。

富星村贫困群众户、人,其中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共有人。工作队驻村后,李伟念与两名工作队员先后10次走访贫困户,他们对各户家庭情况做详细记录。刚开始,村民们大多认为这无非是走过场,态度比较消极。一些贫困户由于饱受经济、疾病困扰,已经失去生活的信心。扶贫需扶志,致富脱贫的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位乡亲。李伟念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让全村父老乡亲、贫困户的心里亮堂起来。

市委办公厅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积极帮助工作队解决难题。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永文等领导多次到富星村调研、指导,详细了解村里的扶贫项目,访贫问苦,倾听民声。在市委办公厅领导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巩固并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富星村由脱贫攻坚向富裕振兴转变。

李伟念首先建强村“两委”班子,致力于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富兴村现有29名党员,村“两委”成员7人。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蒋大勇是“80后”,有工作队的帮助,他更觉得有了主心骨、定盘星,决心要干出个样子,带领富星人走上致富路。在驻村第一书记李伟念的组织下,“两委”班子多次集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凝聚力。全村的党员也被积极发动起来,富星村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在工作队主导下,村里先后5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详细介绍村级产业发展前景,宣传就业政策,得到村民一致认可。通过组建合作社、兴建集体产业等途径提供工作岗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协调华东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企业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强化村民劳动增收能力。他们还利用金融扶贫政策,引导46户村民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

强化基础创建和乐乡村

在村中安营扎寨,“行路难”给李伟念留下了深刻印象。虽说距离县城只有几十公里,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富星村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状态。由村里到乡政府、县城的路况不好,屯与屯之间的交通更让村民备受折磨。富岗屯与贾兴屯相距3.1公里,道路泥泞,秋收后,遇到阴雨天,收获的粮食都很难运出去。

李伟念说:“我们从改变村民的陈旧观念、完善基础设施,修村路,发展对路产业、壮大村集体入手,逐步改变村面貌。当时心中也很忐忑,我们是在逐步的学习、实践中融入村中。”为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李伟念多次协调各部门,积极为富星村争取建设资金。3年间,扶贫工作队通过市委办公厅先后协调资金万元,对富岗屯2.4公里、贾兴屯1.7公里巷道进行硬化。目前,富星村通屯硬化路面基本完成,各屯巷道也全部完成硬化。

市委办公厅领导在深入富星村实地调研时,发现农户收割、运输农作物困难,为维护田间道路保秋收,亲自协调县政府,落实田间道路维护工程10余公里,确保秋收阶段各种收割机械能够顺利出入,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

为解决村民就医难,市委办公厅领导协调资金6万元,按照国家标准化要求建设了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所,做到了“小病不出村”。村民们说:“咱们的卫生所鸟枪换炮了,真让人心里敞亮,感觉身上的小病小灾一下子都没了。”

年1月,李伟念率工作队积极协调省水利厅投入资金47万元,对富岗上下屯、贾兴屯严重老化的自来水管线进行维护更换,彻底解决了三屯户名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村民幸福指数的一条硬杠杠。在李伟念带领下,共改造泥草危房47间,如今已全面完成富星村泥草房改造。59岁的村民范旭东高中毕业,喜欢读书写字,被称为村里的文化人。范旭东27岁离婚,一个人把两个姑娘拉扯大,并供她们上了大学。两个女儿毕业后都在外地结婚生子。范旭东原来住在屯外的一间破泥草房中,李伟念走访时看到他的窘境,当场拍板为他解决住房。房子盖好后,范旭东像是变了个人,又包种了60亩旱田,加上他原来种的地,一年下来增收三四万元,年实现脱贫。范旭东说,安居才能乐业。自己住进新房,孩子们的事业也一帆风顺了。最近这两年,每到农历大年三十儿,范旭东都特意写好对联,欢欢喜喜地贴到扶贫工作队的大门口。

日子好过了,村里的风气也积极向上。一年四季,跳广场舞、扭秧歌的村民越来越多,全村4个屯每个屯都有秧歌队。

目前,全村的主路已经安上路灯,亮化工程正逐步向背街背巷扩展。

明年,工作队把村里各户的栅栏建好,进一步扮美村容。

扶贫“造血”壮大集体产业

李伟念深知,富星村长期积贫积弱,必须通过建设集体产业作为主导,逐步带动全体村民解放思想,踏上富裕之路。

富星村共有耕地2.3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黄豆,其中水稻种植占了一半。修路前,水稻的运费一斤差几分钱,如今路修好了,粮食的价格也跟外面的市场价“并轨”。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李伟念倡导下,村里成立了恒达富兴农业种植合作社,除了纳入村里的新建产业项目,全体村民带地入社。在工作队的推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大蒜、马铃薯。目前全村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元以上。

为振兴村里的集体产业,年7月,在工作队协调下,村里利用78.2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建起了油坊、酒坊。榨油厂生产的“豆豆香”牌笨榨豆油,一年可榨油60吨,油质上乘。小酒坊里烧制的传统纯粮小烧,味道醇厚,一年可产50吨。油坊、酒坊直接利用村里种植的农作物,所获的利润让27户贫困户受益,平均每户增收元。村民张顺是一名老党员,家里生活困难。村里的油坊建好后,安排张顺老两口在油坊打工,一年可以挣元。张顺的老伴说:“党的政策好,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希望,我现在感觉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

年6月,村里建起千瓦光伏发电站,于当年12月31日并网发电。年,光伏发电站获利24万元,64户贫困户每户受益1元。村里还设立了11个公益岗位,每人一年约受益元。

李伟念始终关心村民的粮食生产,年10月,他经过多方协调推进,村里利用旧养鸡场落实了粮食烘干加工项目,让村民烘干湿粮卖干粮,解决了售粮难、粮价低、易霉变等难题。经过烘干处理,平均每斤粮食增收0.3元,户均年增收多元。这一项目共投用万元,系利用扶贫资金逐步完成。

扶危济困大爱赢得民心

爱心志愿者慰问、看望巩俐。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巩俐。

“工作队的3名成员一老二少,春夏秋冬扎在村里,跟群众完全打成一片了。”提起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作风,富星村党支部书记蒋大勇深有体会。蒋大勇说,冬天最冷的时候,北风呼啸、大雪封门,室内最高温度只有摄氏七八度,队员们经常夜里冻得睡不着觉。

寒门学子读书难,李伟念十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血浇筑富星路哈尔滨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