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但也是第一人口大国,由于我国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环境等因素,使得我们可也耕种的人均面积非常低,但是,我们用全球7%的耕地确养活了近20%的人口。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无处不在?在高科技、经济、军事,但是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就是:粮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中美贸易战也是石油、能源,手机飞机高科技的较量,也是餐桌上的博弈,世界强国,无一不是农业强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以万的农业劳动力,种出了世界1/5的粮食。法国也是欧洲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国家,虽说人多地少,没有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但却精耕细作,成为世界农业强国。
我们在惊叹于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切的背后,有农业撑腰。农业是大国实力的象征。农业不强,何以言民富国强生活幸福?农业也是大国贸易的砝码
在国际贸易中,农业有多重要。世界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张,年均增速达9.3%,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大多集中在农产品上。比“贸易纠纷”更残酷的是“粮食战争”,虽不见硝烟,却足以左右一国之兴衰存亡。以粮食作为武器,随心所欲夺取、给予,肆无忌惮弹压、扶持,早已成为国际资本惯用的伎俩。粮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迎来了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增加,自年以后,我国的大豆基本再也没有了出口过,而我国逐渐成为了纯进口大豆国家,到年,中国80%的大豆需要进口,才能满足日常需求。
也因此使得国际粮商寡头和国际游资看得分外眼红,垂涎三尺。开始有阴谋地抬高大豆的市场价格,由于国际粮食贸易长期基本上被ABCD四大国际粮商寡头把持垄断,其中三家是美国公司:
A:ADM(美国);
B:BungeLimited,邦吉(美国);
C:Cargill,嘉吉(美国);
D:LouisDreyfus,路易达孚(法国)。
由于当时中国的大豆进口量高达75%,粮食寡头们不甘心遵从市场原则,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市场未来更为广阔的前景,也想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加工市场,把整个供应链和加工链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时间来到本世纪初,国际粮商和游资开始炮制阴谋,放出消息称,由于美国大豆主产区因飓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使得美国大豆减产,~年,美国大豆从炒到(单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国内的大豆行情也跟这水涨船高。也导致了东北等地的大豆主产区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国内压榨企业也开始高价大量采购,使得国内压榨行业能力也大幅增加。
然而,在国际粮商和游资的操作下,从年4月,国内外大豆价格开始疯狂暴跌,竟短短7个月的时间,美国的大豆市场价格从跌到,拦腰砍去一半还要多。
国内的大豆价格也同样暴跌,导致很多豆农亏的血本无归。而国内的压榨企业也同样不好过,他们采购的大量高价大豆还都在海上,由于货物还没到手,价格就已经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宁愿违约罚款,也不愿收货,让卖家转卖给其他人。
很多国内压榨加工业企业由于巨额亏损倒闭关门,这时,外资趁机低价收购和布局国内压榨加工企业,基本上控制中国的压榨加工行业。
可以说,这次大豆战争,中国输得很彻底。不过,这也警醒了中国,在随后而来的更大规模对战中有了经验。
既然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加工市场,他们当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润。于是,从年开始,又一波更大的大豆上涨开始,美国大豆市场从多一直涨到年7月的。
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大大增加,豆油从0元/吨,最高涨到10元/吨,豆粕从元/吨涨到元/吨,导致国内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大幅度提高,在年2月达到高峰。
当时,中国几乎无能为力,因为在年以前,中国的粮食储备基本以小麦、大米和玉米等主粮为主,大豆和豆油的储备量都是非常少的。中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年3月限制企业对食用油的涨价幅度,同时安排中储粮和中粮等大型国有粮食企入市,采用小包装食用油定点供应,以缓解市场波动。
豆油价格从3月4号开始暴跌,短短半个月,从10元跌到元左右,让很多哄抬价格和搞囤积的商家血本无归。
豆油价格是压下来了,但大豆的价格没办法,因为主要靠进口。于是,国内外投机商接着把豆粕的价格炒到元/吨,导致肉蛋奶的价格暴涨,不过在这时候,全球的金融形势已露端倪。
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国际大豆价格也随之暴跌,从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中国的豆农再一次面临巨额亏损。同时期中国政府突然大量收购储备大豆,价格比市场价低,但又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也使得豆农度过了这次危机。
从年底开始,国际市场主粮价格开始明显上涨。年12月-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涨到(单位:蒲尔/美分),涨了4.6倍;国际玉米价格从涨到,涨了3.2倍。
同时期国内小麦价格从左右涨到左右,涨了0.7倍;玉米从左右涨到左右,涨了0.7倍。
为何国际粮食暴涨情况下,而国内粮价如此平静?难道说国际资本对中国大发慈悲了,其实在国际粮价暴涨的同时,国内的粮价其实也蠢蠢欲动。
由于国际粮商和游资在中国市场里短时间的大量吃进做多,造成了市场缺粮的假象,也使小麦和玉米价格一度走高。
这时,国家打开粮食储备仓库的大门,开始向市场高价抛售国家储备。抛储开始也使小麦价格回落,资本那能让市场价格回落,所以多方继续拼命抬价,全部吃进,造成供不应求的形势。
中国开始大规模继售储备,资本也继续高价吃进,进过了一段时间的厮杀和博弈,国际资本发现,在中国主粮市场上有吃不完的现货,今天吃进一批,过两天市场上又会突然出现一批,最后就连国际资本都不敢在吃进接盘了。
这时候中国又放出风声,说中国的储备粮有1亿吨,够全国用一年的。当时,在已经吃进大量储备粮的国际资本估计都傻眼了,没人知道中国的粮食储备到底有多少!
中国在刚开始抛售储备粮食的时候,也比较谨慎,开始是十天半个月一抛,到后来每周一抛,最密集的时候,每隔一天抛一次。
不过,所有人都相信,中国的储备足以撑死炒作的投机资本,于是国际投机做多崩盘,不得已把粮食又抛向市场。在此次主粮保卫战以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提前结束。
此次粮食危机归功于粮食的自给自足,并能略有盈余,可以建立庞大的国家储备。中国现在是:主粮靠国内的农民,哪怕以高于国际价格收购,也要保证主粮能够自给。
如果中国主粮有缺口要进口,光炒个话题就可以把价格涨到天上去。其他经济作物,如果需要进口补足产量,就建立国家储备来调节价格。
既然国产的大豆不可能满足需求,我就靠巨量的储备来稳定市场价格:价格太低时我收购,价格太高时我抛储。可以说,从年以后,中国虽然大豆进口量越来越多,但国内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时中国的大豆储备量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就没人敢轻易去炒。以中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中国不可能让主粮和大豆同时自给自足。所以当时的策略是:主粮一定要自给自足,大豆可以靠进口。
中国宁愿每年多花亿元从农民那里收购粮食,让农民去种植粮食,也不完全依靠进口,因为一旦主粮被控制了,那么以后则可能要多花数千亿甚至上万亿以大豆为例,年前大豆价格中国无能为力,完全被外国资本随意操控;之后,尽管进口量越来越多,但大豆的价格反而变得更稳定了,中国随时可以用巨量储备来调节市场价格,使之不会大幅波动。
年之后,中国强化了大豆、豆油、菜籽油、棉花、白糖等经济作物的储备;有计划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扶持国企进入终端市场进行竞争。经历过植物油、猪肉、棉花、白粮价格的大幅涨跌后,国家也大幅增加了相应储备。
国际上粮食库存消费比的安全警戒线是17%,但是我国粮食储备远远高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