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俗语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饭的
TUhjnbcbe - 2024/5/17 18:32:00
俗语,也叫老话,一般来说,是民间从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有的俗语却是有真实来历的。比如,“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饭”这句俗语就是从两个真实故事中总结出来的。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两个故事的来历。一、冻死不烤灯头火在宋朝的时候陕西某地有一户姓周的人家。这户人家本来是一个三口之家,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也蛮幸福的。但在一年秋天,男主人上山摘野果时不小心滑落山谷而坠亡。这下子竟然这个家庭陷入到了极大的窘困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刘氏只好领着刚满5岁的幼儿周浩四处逃荒。在当年深冬的一天,刘氏带着周浩来到了一个叫做庞家寨的村子乞讨,在天黑下来的时候还没有讨到一餐饭。正在母子俩一筹莫展之时,母子俩突然发现寨子里的山坡上有户人家亮起了灯。于是,母亲便带着周浩前来这户人家乞讨。不过,母子俩这次乞讨却并没有来对地方。因为这户人家姓李,只有一个光棍汉,被乡亲们称为“李光棍”。当母亲敲门之后,门便被迅速打开了,只见门里边闪出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来。而这个汉子正是“李光棍”。话说这“李光棍”打开门一看,门口竟然站着一个陌生的中年女子和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而这位中年女子竟然颇有几分姿色。这一下子可把“李光棍”高兴透了。于是,他也不问这对母子为什么要敲门,竟忙不迭地请这对母子进屋。刘氏带着周浩进到屋里后说明了自己讨饭的意图,“李光棍”连忙说,行啊!但现成的饭却没有,必须现做呢!刘氏想:现做也可以,反正自己也不是不会做饭,只要能够让我们母子俩吃顿饱饭就行。于是,便对“李光棍”说,大哥,那可就要给您添麻烦了。如果您有面粉,我自己会做饭。“李光棍”说,我那面瓮中有面粉,你自己做吧!在刘氏做饭的过程中,“李光棍”的脑子可没有闲着。他心想:我家的饭可不会让你们母子俩白吃。你们只要吃了我家的饭,今天晚上可就得任我摆布,反正你这个女子不陪我睡觉可是不行的。但突然转念一想,这位女子带着的这个孩子有些麻烦,倒不如除掉这个孩子为好。但怎么能既除掉这个孩子又不被这位女子看穿自己的险恶用心呢?他在冥思苦想。突然,他看到周浩的衣服袖子已经烂成了一缕一缕的条状,于是,计上心来。他借口天太冷,便招呼周浩将手放在豆油灯上烤火取暖,而周浩怎么会知道“李光棍”的恶毒用心呢?于是,便把手放在了灯头上。这时,“李光棍”拿起周浩衣服袖子上的烂条子就凑在了灯头的火苗上,直到烂条子彻底点燃才松开。由于周浩的衣服袖子已经彻底烂成了条状,因此,火着得很快,只短短一两分钟时间,整只袖子便被引燃。在火苗的烧灼下,直疼得周浩吱哇乱叫。在厨房做饭的刘氏听到孩子的哭声,连忙跑过来查看,这一看不打紧,只见周浩已经被火团包围。于是,赶紧不顾一切地扑火,但无奈扑灭的太晚了,周浩被活活地烧死了。周浩身上的火究竟是怎么烧起来的,刘氏心中充满了疑问,于是,便质问“李光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李光棍”当然不会说实话,他只是说是因周浩在灯头上取暖而引燃了袖口上的烂条子才着的火。刘氏听“李光棍”这么一解释,也没有多想,于是,便与“李光棍”一起将周浩埋葬了。“李光棍”是光棍一条,而刘氏也成了孤家寡人。于是,刘氏便嫁给了“李光棍”做老婆。可谁知“李光棍”爱喝酒,在一次酩酊大醉之后,“李光棍”说出了周浩被烧死的经过,这一下子刘氏才算是明白孩子是怎么死的。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刘氏随手拿起斧头砸向了“李光棍”的脑袋,只这一斧头,便送“李光棍”见了阎王。但从此以后,刘氏也成了疯子,于是,逢人便说:冻死不烤灯头火。二、饿死不吃猫叼饭年,河南发生了大饥荒,许多人都被饿死了。河南某地马各庄的老孙家养了一只家猫,这只家猫很会抓老鼠。有一天,家猫从外边叼回来了一只大老鼠放在院子当中,但家猫却没吃。由于这只老鼠非常肥硕,再加上老孙实在太饥饿了。于是,老孙便将这只老鼠宰杀后煮了吃。可谁知吃过老鼠肉不久,老孙竟出现了中毒的症状,不但肚子疼,而且,上吐下泻。好在老孙的祖上当过郎中,家中存有“解药”,再加上老孙也粗通医术,这才捡回来了一条命。从而以后,老孙逢人便说:饿死不吃猫叼饭。以上介绍的就是这句俗语的真正来历。希望大家能够收藏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俗语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