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年7月17日,豆粕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为企业实现套期保值、平抑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方便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提供新的工具。
豆粕期货合约
豆粕期货价格影响因素
一、供求关系
1.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豆粕产量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豆粕产量越大,价格相对较低;相反,豆粕产量减少,豆粕价格则上涨。
2.豆粕库存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则价格上涨,供应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点,一旦豆粕库存增加,豆粕的价格往往会调低。
3.豆粕作为大豆加工的副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豆粕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粕生产的成本,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大豆价格对我国豆粕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
4.在分析豆粕供求情况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储存时间较短。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
5.豆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二、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粮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
三、宏观政策因素
假设国家对于饲料生产发展一直实行扶持政策,进口豆粕享受此优惠政策,减少关税,增殖税免征。这种政策就会导致我国的豆粕进口量猛增,豆粕价格快速下跌;反之,国家恢复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豆粕进口量大幅减少,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低位后,大幅反弹。
豆粕的季节性规律
然后简单聊一下豆粕,也不知道聊什么,就聊聊豆粕的一些基本规律吧,先从季节性规律说起。豆粕价格的积极性波动,主要是受到进口大豆价格和天气的影响,具体规律是这样的:
1月份,国内传统节假日的影响,终端饲料厂总体备货节奏有所放缓,南美早熟大豆收割保持供应,豆粕价格多为震荡。
2月到3月初,南美大豆生长季节,天气因素成为炒作热点,有一定上涨的动力,同时美国农业部也会公布种植意向的报告,也会为市场提供炒作热点。
4月份,南美大豆进入收获季,产量确定之后,炒作的热情就会消失,上涨概率较小。
5月份,美国大豆开始种植,种植进度、天气等因素为下一阶段美豆炒作进行了预热。
6月到8月,豆粕的主升阶段,是天气炒作的重要节点,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CBOT大豆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国内豆粕价格上涨,在此期间,美国农业部会公布月度供需报告以及每周作物生长报告,都有可能成为市场炒作的人都,每年的这个时候,豆粕波动往往比较剧烈。
9月到10月,由于进入美豆收获季,产量和单产等数据基本上都要尘埃落定,炒作热点消失,所以CBOT大豆在这个时候见顶的概率比较大。
11月到12月,南美大豆种植期,CBOT大豆价格也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这时国内临近年底,出于执行合同的需求,国内油厂开工率一般较高,豆粕库存会缓慢增加,在此期间,豆粕有一定上涨的概率,但由于库存压制,收益率有限。
投资者进行豆粕期货交易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期货开户、软件下载、入金、下单交易、结算、交割。其中,交割不是必需环节。已上是关于豆粕品种的相关知识,想了解更多欢迎留言探讨!#豆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