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受到外盘影响,豆类的行情很热闹。我的合伙人老龙持豆过节,也是乐的红光满面。
可是,当我们看过很多的研报资讯后,却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粮食安全是个大问题。虽然我们早已摆脱饥饿,但很多人骨子里仍然充斥着对于饥饿的恐惧。
昨天理发时,旁边的北京阿姨一个劲的讨论今年屯粮的必要性。而我身边的亲友,甚至有人已经囤积了数百斤没有脱壳的粮食。
拉尼娜来了!巴西播种季大旱延后!
很多的机构都在把10月9日豆类的上涨跟巴西的大豆延播关联起来。他们炒作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大旱,会导致南美大豆减产。
大旱等于减产!减产了粮食要短缺!要涨价!
按照这个逻辑向后看,一直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的行情似乎跃然纸上。今年5月份一直延续到10月的超级行情似乎有再来一次的可能?
怂恿你现在就去聚焦05南美季行情的人,不是逻辑不清,就是别有用心!
国庆期间这波上涨行情的基本面支撑是很清晰的。
9月30日USDA的报告中,显示9月1日当季大豆库存5.23亿蒲式耳,远低于去年的9.09亿蒲式耳,也低于市场预估的5.76亿蒲式耳(1吨大豆=36.90蒲式耳)。
这个既成事实带动了国庆期间美豆价格上涨是没问题的。
随着10月9日USDA新报告的公布,单产和库存预期进一步降低,10月12日豆子接着涨一波也是没问题的。
毕竟今年豆粕未执行合同的规模也处在相对高位,这些合同年底的空平也会带来一波多头增长。
但目前基本面支撑的仍然是01美豆的逻辑。如果上述利好走完后,多头未经回调就去冲击05的行情。各位散户就要小心了,说不定机构会将你们反手套路在高点之上。
“大豆的播种很慢,但未必是件坏事。”
“11月中旬播种的豆子比10月初播种的潜力更大。”
年巴西遭遇了1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热带雨林大火,火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去年巴西的播种季受到了影响。
但在去年10月上旬,马托格罗索州的里约佛得角市(RioVerde)的农村联盟负责人面对媒体采访却颇为乐观。
他认为,不需要担心大豆的产量,因为豆子的播种季很长。
按照他的说法,豆子播种延期更应该担心的是明年的棉花和玉米。因为豆子的延期收割可能会导致第二季棉花和玉米播种延期。
从逻辑上来说,10月初大豆播种的延迟是利多明年的棉花和玉米的,真正是否会影响到豆子的种植要根据南美不同产区的天气,到11月中旬乃至12月初才能做出判断。
“豆子啥时候都能种,谷雨前后种是春豆子,割了麦子再种是秋豆子。”
“主要还是看其他的庄稼,根据情况错种、套种。”
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了国内的豆农,他们也给出了相似的说法。
现在就炒作播种季干旱延播,未免太早了一些。
即使10月份没能播种,对于很多产区来说,影响的也是明年的其他作物,对大豆产量反而是好事。
也有很多机构在屡屡提及库存的事情。
诚然,19年巴西大豆库存.9万吨,而今年库存达到历史最低的56.9万吨。
但是美国大豆库存低,跟巴西的库存低是一回事吗?
美国、俄罗斯、阿根廷的豆子皮比较厚,好储存。巴西豆子皮太薄,放不住,都是直接送榨油厂。
对于不同产区的豆子,一个从事大豆贸易的人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今年美国01大豆的超卖,在一定程度是针对南美干旱减产的风险,进行的避险储存需求。
但是,南美的大豆已经确定减产了吗?
恰恰相反,美国农业部(USDA)的专员预测,今年巴西大豆将会增产万吨。如果预测成为现实,明年的增产是完全能够补足库存缺口的。
为何干旱的拉尼娜,巴西大豆还有可能增产呢?
什么加剧了去年的干旱?
因为巴西人民烧雨林呀!
巴西人民烧雨林干什么呀?
做农田种豆子呀!
据估计巴西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会达到历史新高的万公顷,而-年的大豆播种面积是万公顷。
这也是美国农业部在10月6日预测巴西20/21年收成将会达到创纪录的1.31亿吨的主要原因。
今年呢?
还在烧呀!
美国的相声专场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无视了潘塔纳尔湿地的熊熊大火。
豆子又涨价了!
放火烧林种豆子呀!
但这无疑是恶性循环。
按照巴西主要大豆产区南马托格罗索州(MatoGrossodoSul)的官员在8月份的评估,今年该州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了7.55%,但预估产量只会增加2.35%。
如果说巴西农民们折腾了一顿,增产量还不及减产量的话,也算是老天爷对于人类破坏行径的一个惩罚吧。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信息,即使单产有所下降,仍然无法在这个阶段就预判明年巴西大豆的总产量会下降。
我10月9日的时候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初稿。当时巴西大豆产区马托格罗索州(MatoGrosso)的西部已经出现了少量降雨;南部产区(Parana)和南里约格朗州(RioGrandedoSul)的局部也迎来了降雨。
唯一还处于旱情的是位于中部的戈亚斯州(Goias)以及主要播种季在10月10日到30日的南马托格罗索州(MatoGrossodoSul)。
结果到10月11日截稿时,天气预报显示,这两个州也已经连下了两天小雨。
而且根据未来14天天气预报,12日和14日,这两个州还将分别迎来降雨天气。
虽然降水量都不大,相较于往年播种季偏少。但播种季时间还长,后续如果有更合适的降水可以进行补种。
仅根据10月初的几天干旱就进行判断是冒失的。更何况,大豆产量的核心要素并不只有雨水。
比如说亚洲锈病,这种真菌在年以来给巴西造成了亿雷亚尔的大豆减产损失。
然而,在去年干旱的环境下,巴西很多的大豆产区在本世纪首次没有爆发锈病疫情,部分观点认为是湿度偏低限制了锈病真菌的生长。
今年是否会爆发锈病病情,如果出现会造成什么规模的减产?这些都要等明年1月才能评估。
在和山东地区豆农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今年虽然山东地区雨水多,但是豆子产量也不行,很多都没有结粒。可能是因为雨水太多,授粉受到了影响。
这些部分对于巴西大豆产量的影响也要等明年1-2月份才能有效评估。
所以,虽然市场上普遍存在单位减产的预期,但整体减产事实上没有任何实锤。
除了气候对于大豆生产的影响外,供给端的影响因素还有人与社会。
“我们被病毒包围了。”
“我表姐家的女佣感染了新冠病毒。”
“我全国各地的几个表兄弟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形势严峻。”
“我希望我们的政府跟中国一样。”
当我联系阿根廷一个粮农基金会的朋友时,他给我了这样的答复。
虽然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新冠疫情对于大豆种植产生直接影响的报道。
但大豆加工企业在新冠疫情下受到的严重冲击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中粮集团在阿根廷的一个谷物加工厂,每年的产能万吨,就在今年7月份因为员工感染新冠病毒而停业。
根据9月21日,阿根廷农业部的数据显示,阿根廷8月份的豆粕生产量同比下降了20.6%,仅有万吨。
要知道,阿根廷作为世界第三大大豆生产国,其大豆以国内压榨,出口豆粕为主,占世界豆粕出口量48.6%,约合万吨。
加上巴西占全球21%的豆粕出口规模,这两国产区的豆粕出口量占到全球整体的近70%。
作为重要的畜牧国,巴西和阿根廷的豆粕生产能力一旦削减,必然会导致出口量的大幅下滑。
而豆粕进口需求全球排名前四位的国家,越南、印尼、菲律宾、泰国这时候又要向哪里进口豆粕填补需求缺口呢?
所以,明年临近收获期时,阿根廷、巴西疫情的规模,新冠疫苗的进度和效果,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大豆、豆粕、豆油的供需和利润分配。
而现阶段疫情所造成的工厂减产,其实直接利好的是这波01美豆的行情。至于明年5月疫情如何?疫苗是否会实现量产?都不是现阶段能够给出答案的。
利好还是利空?
这个需要等疫苗的消息更新,我们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