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中国的传统元宵节,从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到了东汉明帝时期发展到了赏灯供佛的习惯,明帝很重视佛教,借正月十五灯节之夜,命令皇宫内外张灯结彩供佛;大小庙寺僧人都要掌灯观佛舍利,与此同时,告诫天下百姓一同响应,家家户户悬挂灯笼……正月十五闹元宵随着社会发展及民间习俗的不断创新,正月十五扎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等各种闹元宵活动闹出了五彩斑斓的中国节……在旧社会的农村、家景贫寒的农民,仰天望太阳,低头看大地,只有生养自己的父母最尊贵最高尚,在孝子的心里,父母恩重大于佛、高于天,因此借机贡奉亡逝的父母和祖宗才是头等的大事……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甚至穷人家连个玻璃灯、煤油灯都值不起,只能利用面食蒸捏做灯具,就是民间说的“蒸灯”,即用豆面做出各种形状的灯具,里面添上豆油,中间放上棉花灯芯,点上灯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灯”。正月十五夜,除了庭院掌灯摆放各种供品祭拜天地祖宗之外,还要到祖墓前,为故去的父母、祖宗送灯。在豆油灯下,烧香磕头哀悼祖上的在天之灵……更重要的一点是防火意识,这天既是明火掌灯,千万不可失火焚了祖宗的房子坟茔,送灯人必须双膝跪在茔前,看着“面灯”里的豆油烧尽,然后取走“面灯”回家切成簿片,使上菜卤,这豆面做的“面灯”又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张三是民间一大孝子,父母双亡后孤身一人,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年正月十五做的“面灯”又大又漂亮,更重要的是添加的豆油特别多,风平浪静的元宵之夜可通宵达旦……张三跪在父母茔前,眼瞅着这满满的一大灯豆油,既不敢动、又不能吹、油又烧不尽,五更过后,连累带困,晕倒在了父母的坟头前……尽管传说中的“张三送灯,累死在莹里”是个笑话,可在人们心中还是很敬佩張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心。现今为了避火防灾,茔坟送灯已改为短蜡烛或直流小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