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潘家园鬼市回归,老北京城八大鬼市
TUhjnbcbe - 2024/10/31 16:19:00
中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

疫情还未彻底散去之下,扫码、测温、进场,夜幕降临后的潘家园人头攒动,让不少新老玩家感慨,“鬼市”终于又回来了。潘家园“鬼市”回归,老北京城八大“鬼市”为何那么吸引人。

《辞源》释“鬼市”为:夜间集市,至晓而散。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在商业发达、人口聚集的地方才有。据传在盛唐时期已出现“鬼市”,现在分布中国各地的夜市或多或少都是由最初的“鬼市”发展演化而来。

老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各有讲究的城门构建了老北京城的城市布局,而就在北京四九城中曾出现过著名的八大“鬼市”,其中以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鬼市”最大,朝阳门外的“鬼市”沿朝阳门城墙一字摆开,兴盛时由北向南能摆出千米长龙。

早前“鬼市”每个摊位都点着一盏煤油灯、蜡烛、豆油灯之类用于照明。谓之为鬼市,一者是指市集上有“鬼”,假东西、来路不明的东西、非法的东西多;二者是指“鬼市”凌晨天明前就开市,天一亮就收摊。

“鬼市”售卖货品五花八门,有着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入市则守,绝不问货从何来”。以前鬼市以古董文玩居多,现在的鬼市售卖商品种类繁多,从电子产品到奢侈品,从家具到服装化妆品……俨然一个大型二手百货市场。

在过去,通常有两种人会偷摸拿着古董宝贝到“鬼市”进行出售:一种是家道中落的富贵子弟,将祖上相传的宝贝拿出卖了换钱,总归是丢了面子,天不亮出来摆摊卖,黑灯瞎火的谁也认不出来,也能图个心理安慰;另一种则是盗墓倒斗之徒趁着夜色销赃,自然也是希望不见光为好。

老北京人说前往“鬼市”很有讲究,不能说“去”,也不能说“上”,更不能说“逛”,懂行的人一定会说“趟鬼市”,货物真假难辨,水深水浅自然还是需要自己来趟。对于行家来说,手电筒是趟鬼市必备之物,有人调侃道手持电筒几乎成了鬼市内行身份的标识,现在还有些行家会戴上头灯照明,以便腾出双手把玩摩挲商品以辨真假。

时代总是在不断变迁,北京以前出现过的多个“鬼市”,一度仅剩下大柳树“鬼市”。有参与者调侃称,在大柳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大柳树鬼市售卖的货品以文玩居多,宣统时期二品大员戴的顶戴花翎、皇帝赏的黄马褂都曾在鬼市出现过。

互联网的传播,使得鬼市的名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除了文玩,各种珠串、饰品、工艺品也在其间售卖,甚至连玩具潮物也在摊位上出现,以期吸引着更多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前往。

潘家园“鬼市”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其回归让不少人找到了往昔的记忆。现在,鬼市里青年人成了主力军,上世纪80年代的动漫招贴画、变形金刚、铁皮跳跳蛙、小人书、火柴盒子……这些琳琅满目的旧物,瞬间即把怀旧气氛拉满。

在很多人心中,鬼市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交易物品的地方,不少慕名而来的人已将其当成了城市文化会客厅。“鬼市”中人潮攒动,不同年代真假混杂的物件置于一处,中国现代社会的缩影和断裂的年代感也就在其间或隐或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潘家园鬼市回归,老北京城八大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