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立秋,正是农忙的时候。代远富正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的解放村里,为自己的水田打水,“只要有足够的水源,水稻的产量应该不会太低,至少能达到一千二百斤。再加上去年的夏粮,咱们的‘千斤粮田’算是完成了。”
今年的夏粮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获得了“十九连丰”的丰收。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年,我国的夏粮总产为亿吨,同比增长28.7亿公斤。其中,粮食生产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5.7亿公斤。
粮丰,万民安乐。今年各地、部门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夏粮生产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在历史高点上增产再丰收,夯实了全年经济根基。展望下半年,夏粮已入仓、秋粮生产压茬、一年的收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饭碗”稳了。
“这一次的麦子,可真不容易啊。”
“这一次的小麦,可不是那么好收的!”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农民魏德东看到了收成的最后一块小麦,兴奋地捧着一把金色的小麦。我也不知道,十一月的晚上,会有这么好的收成。”
正如魏德东所说,今年的夏粮和小麦产量都很高。
从国际角度来看,今年年初,由于地缘政治、流行病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不安全局势不断恶化,许多国家的小麦产量下降,一些国家对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实行了限制,联合国、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也相继发出了粮食危机的警告。
以国内为例,由于去年的严重秋灾,我国冬小麦晚播面积达1.1亿亩,占总面积的1/3,其播种延迟时间之长、晚播面积之大多年不遇;在全球能源和化肥短缺的大环境下,我国农业产品的价格持续走高;多点传播,部分地区人员流动、农资运销、农产品流通受到阻碍,对夏粮、小麦的生产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认识到这一点,更能看出今年的夏粮丰收答卷质量之足,份量之重。
种植面积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产量。
今年,夏粮种植面积达3.98亿亩,较去年增长了万亩。虽然由于去年罕见的秋季洪水,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下降了万亩,但是在西北地区和其他地区,扩大了万亩,增幅23%,达到了“以春补冬”的目的。在南方,扩大了,亩蚕豆、马铃薯等杂粮,“以杂补麦”。
产量持续增长,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夏粮平均亩产.4千克,较去年提高0.6%,较去年提高2.3千克;其中,小麦产量提高0.7%,比上年提高2.9千克。这是继今年以来,夏粮单位产量连续三年增加的一个新纪录。
品质比去年好,品质提高了。
主要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在90%以上,品质优良,不完美、发霉少,品质优良。优质专用小麦占全国的38.5%,较去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又收获了夏粮和小麦,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农业与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这一丰收,不仅为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有效应对国际和国内的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稳定国际粮食市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的贡献。”
“我种的庄稼,有了着落”
从开局不利到大获全胜,夏粮的突破和增产都离不开政策和技术支持。今年,面对当前复杂的夏粮生产形势,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抓落实,以超常规的强力破坚克难;一是抓科技保障,二是精准高效地防灾,确保丰收。
有了政策,粮食就有了着落。“每年的粮食补贴,一亩地补助40块,一亩地一百多块,政府补贴4次,化肥一亩地免费供应11公斤。”河南省卫辉市上乐村镇凡店村的种粮大户王现柱,刚刚收获了两笔钱,“卖粮的钱和补贴的钱都涨了,我种的粮食也多了,有了更好的前景。”
中央拨出亿元用于实际种植的农民,农机购置和使用补助比去年提高了11%,粮食生产基金增加了.4亿元,投入了万吨钾肥储备。
从弱者到强者,田地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去年立冬的时候,我还怕小麦被冻死呢,幸亏有技术人员的指点,亩地的小麦产量接近一百万公斤。”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的赵孟辉,将这次的收获归功于他的田间管理,他说:“我们按照农民的建议,精心地管理,每一个技术环节都不能落下,春天的时候,我们浇了三次水,喷了一次速效的氮肥,让小麦吃得饱,长得又快又壮。看到麦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好,我总算放心了。”
七分管,三种。为加强田间管理,全市各级农办组织62.4万人次参加夏粮生产,先后组织62.4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1.1亿亩晚播地块施返青肥。在主产区建立18支专业服务队伍,全面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弥补了早春、晚、弱苗的损失。
收割、减少损失,农机具都投入战斗。8台收割机,不到十分钟,五十多亩的小麦就被收割一空。“这台收割机真牛逼,一小时就能收获20亩左右的小麦,而且机收的损失率很低,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一天的收获。”江苏省射阳县千秋镇联合村的粮食农民唐广余,在他的小麦田里安装了一台新型的收割机。
今年的夏收,收割机60余万,专业收割机80余万人,收成比上年要快,损失率在2%左右,实现了“适收”、“颗粒归仓”的目标。
“今年的粮食一定会丰收的。”
夏粮丰产增加了人们的信心,使秋粮的产量更加旺盛。
目前,我国的早稻收成已经接近尾声,粮食生产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各地都在努力争取今年的丰收,确保今年的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公斤。
“双抢”、双季晚稻的播种收尾工作。“双打独斗,事关重大,事关重大,不能浪费。”在衡阳市衡南县车江街道,王静的多亩水稻田中,收割机、旋耕机、抛秧机在同一时间开垦,“等早稻收好了,就开始播种,为下一次丰收打下基础。”
湖南是我国水稻大省,今年将投入1.2亿元用于75个县的机插机播种试验。到目前为止,我省早稻产量达到了万亩,亩产.3公斤;目前,晚稻种植面积达万亩,预计在八月七日之前完成。
防治病虫害,秋粮的田间管理要跟进。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一片茂密的玉米田中,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对着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喷洒着杀虫剂。“现在正是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发生病虫害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怀远县的农民尚跃说:“时不我待,只要细心管理,秋粮一定会有好的收成。”
扩大生产能力,扩大了大豆的种植面积。“米豆轮作,我们在去年的那片土地上,种植了一百多亩的大豆。”单玉恒,黑龙江省五站镇,开顺现代农业机械合作社的负责人,说:“五月份,我们采取了无人作业的方法,没有一次漏种。现在豆角已经结了,长势不错。”
今年是国家大豆和油料增产计划的第一年,黑龙江加大了米豆轮作区的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了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玉米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实施了一千五百万亩的大豆、玉米、玉米、大豆、大豆、玉米等作物,全年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了很多,大豆油料的扩种效果明显。
春夏秋冬。从南方到北方,数以百万计的农夫在挥汗如雨,在广阔的田野里播撒着他们的辛勤劳作,为下一年的丰收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