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叶青北京报道
1月29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全线收跌,大豆期货报收于.5美分/蒲式耳,当日跌幅跌1.3%,创下两年来最低水平。玉米期货报收于.75美分/蒲式耳,当日跌幅达跌1.46%。据了解,在农产品期货中,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已经连续第七周维持下跌走势。
受此影响,国内大豆和豆粕期货价格也出现下跌,1月29日豆二主力下跌3.56%,报元/吨;豆粕主力下跌2.19%,报元/吨;豆油主力下跌2.48%,报元/吨。业内人士称,因为南美大豆丰产前景明朗,并且美豆销售数据疲软,这些因素也对国内大豆价格造成影响。
巴西农户大举抛售大豆
“近期国内大豆价格下跌,一方面与美国大豆下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交易基本面偏空的预期有关,其中隔夜美盘至今日一直在呈现下跌态势,在此期间大豆贴水也出现了明显走弱。因此,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银河期货分析师陈界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在供给端方面,中泰期货分析师巩力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大豆期货价格下跌,主要与南美大豆/24年度的产量增长预期有关。在经历连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后,上半年逐渐发展为厄尔尼诺现象。
据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涉及太平洋热带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全球气候模式的显著变化。正是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为阿根廷带来了较好的降雨,其产量相较上一年度有望得到明显的恢复。据美国农业部12月的预估数据显示,阿根廷/24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万吨,高于上一年度的万吨。
“不过,市场对巴西的产量预期存在争议,中北部产区在大豆播种、生长期经历了干旱天气,但从去年12月开始该部分地区的降雨得到改善,尽管USDA对巴西/24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1.57亿吨,低于上一年度的1.6亿吨,但仍然处于创纪录的水平。”巩力赫称。
巩力赫表示,从目前巴西大豆的收购进度来看,整体进度快于去年同期水平。据Conab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巴西/24年度大豆收割率为4.7%,快于去年同期的2%,其中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收割进展最快,收割率为10.7%。巴西大豆创纪录的产量预期及上市进度的提前令其贴水报价持续下跌。
与此同时,对于美国大豆产量,虽然相较于去年小幅减产万吨,但减产炒作却已在年8月达到顶峰,后续美豆单产的不断上调也宣告这一题材交易结束。创元研究院院长廉超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1月12日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落地,本年度美国大豆也随之定产。
1月报告将本年度美豆单产较12月报告中的49.9上调至50.6蒲/英亩,收获面积虽小幅下调,但最终产量仍较12月预估的1.12亿吨上升至1.13亿吨。丰产预期带来的销售压力是本轮巴西大豆升贴水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近月贴水下跌明显则更多源于此前近远月贴水间的价差优势。由于2、3月大豆升贴水报价此前远高于远月报价,巴西农户为获得更高收益纷纷加快出货进度,抢卖近月合约导致了2、3月贴水的先行崩塌。
下游需求不佳制约油厂开机率
“除了南美增产预期外,现货需求比较差也会影响到国际大豆的出口情况,不过这一传导逻辑相对较长,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国外。国内当前现货需求较差,无论是猪料还是禽料减幅都相对比较明显,加之杂粕供应宽松,需求方面缺乏利好带动。”陈界正称。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