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期货日报
近期,国内菜油、菜粕价格双双回落。
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认为,菜粕方面,菜粕价格下跌是因为三季度油厂菜籽到港量过大而持续胀库,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菜油方面,美国农业部11月报告下调了美豆油的期末库存预估,所以美豆油有止跌企稳的迹象。MPOB月报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10月末库存意外低于预期,短期内棕榈油有上涨空间,提振国内油脂。不过,菜油依然是表现最弱一环,因我国前三季度菜油进口总量为.61万吨,同比增加1.27倍。“供给大幅增加叠加消费缺乏亮点,菜油短期很难走出单边上涨行情。”
今年我国菜籽、菜油进口大幅增加。数据显示,1—9月我国菜籽总进口量为.65万吨,比去年的86.19万吨增加3.9倍。“除加拿大菜籽进口成本大幅下滑之外,国内菜籽和进口菜籽价差不断拉大也是进口菜籽大幅增加的原因。”刘冰欣称,截至目前,湖北菜籽报价为元/吨,而进口菜籽成本约为元/吨,国内外菜籽价差在元/吨左右,较三季度末反弹元/吨,这可能促使四季度菜籽进口量继续增加。
“目前,全球菜籽供给端的变化主导市场。”刘冰欣介绍说,美国农业部11月的供需报告显示,全球菜籽期末库存为万吨,同比减少16.48%,因而库消比同比下滑1.05个百分点至6.37%。全球菜粕库消比却同比反弹,只因消费缺乏亮点。
国内菜粕方面,目前菜粕进入水产养殖淡季,无法走出独立行情,只能被动跟随豆粕市场。当前菜粕的性价比较好,禽料中添加比例明显增加,有利于消化供应压力。截至11月13日当周,国内豆粕商业库存为60.48万吨,比上周减少12.16%,比去年同期的31.03万吨增加94.91%;菜粕库存为0.2万吨,比前一周的0.5万吨减少60%,比去年同期的吨减少77.78%。“菜粕去库非常明显,因而后市豆粕、菜粕价差有望高位振荡,或小幅回缩。”刘冰欣分析说。
国内菜油方面,预计未来3个月国内菜籽到港量分别为45万吨、67万吨和48万吨,总量料在万吨左右,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刘冰欣看来,四季度为油脂的传统消费旺季,棕榈油有产地出口大幅增加的驱动,豆油有供需报告下滑的支撑,而国内菜籽库存虽低,但菜油库存较高,预计菜油有望被动跟涨,而涨幅或不及豆油和棕榈油。
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边舒扬表示,从国内来看,成本端国内菜油表现疲弱,消费端虽存在季节性消费旺季,但在充沛的供应背景下,消费无法提振价格。同样在供应旺盛之下,菜粕需求端处于水产养殖淡季,整体价格以偏弱为主。
海通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唐誉宁表示,四季度国内仍面临较大的菜籽和菜油到港压力,加拿大菜籽到港量预计在万—万吨,菜油月均进口量在15万吨以上。菜油需求清淡,以刚需补货为主。随着菜油、豆油价差走缩,菜油价格开始具备性价比,
展望后市,刘冰欣表示,菜系后市应密切
菜油方面,由于菜油、豆油期货合约价差已经缩至历史同期偏低的元/吨附近,菜油的性价比有望被市场交易,吸引买盘进场。由于目前美豆油、豆粕已经扭转了此前的粕强油弱格局,或转为油脂筑底成功而粕类回调的格局,因而菜油、菜粕比有望修复性反弹,可单边逢低买菜油多单,或逢油粕比低位短线做买菜油、空菜粕的操作。
边舒扬认为,菜系品种后市仍以振荡偏弱为主,
唐誉宁表示,随着菜籽、菜油陆续到港,后续油厂开机率和压榨量将回升,菜油供应压力仍在。“在供应宽松格局下,菜油需要保持性价比来抢占市场份额,但短期难以消化进口的增量,使得菜油仍有累库压力,预计菜油仍将延续振荡偏弱走势,后市